59号研究所 | 共享经济10周年,你究竟看懂它了吗,小黄车里的押金退了吗?
共享经济,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个新词。提到这个词,你脑海里可能出立马浮现出熟悉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民宿、共享医疗、共享教育等,甚至会想起新闻报道里的共享男友、共享女友。小研不禁感叹:这是一个万物皆共享的时代!但共享经济一定仍然是个热词,有人说共享经济是信息革命提供给中国的历史性机遇,有人说伴随着2018年共享单车的冷寂,整个共享经济都在走下坡路。共享经济将近10周年,和小研一起看看共享经济之路的辉煌和沉寂吧~
Part
1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缘起是2008年自美国开始的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基于闲置房屋共享的Airbnb应运而生,开启了资源拥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新时代,让资源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得以分离,人们可以通过租借或共享一同分摊成本。
所以共享经济,一般指的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的并且存在物品使用权的暂时转移这样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社会资源,将线下的实现最大效率化,让人们能够公平的享有社会资源,精准定位需求群体,供求双方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来一起共同获得经济红利。共享经济不会影响所有权,只是一种使用权的分享,涉及三大主体: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
从Airbnb和Uber相继成立的2008年算起,共享经济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史,如今其已经成为社会服务行业内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Part
2
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之间的泾渭分明
从平台上看,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一个链接两端的第三方平台。如Airbnb链接了个人房东和有住宿需求的旅行者。平台赚取服务费、中介费,以及流量带来的广告收入。租赁经济是由单一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出租业务,商家本身就是物品的所有者,直接出租物品使用权,赚取租金和押金的利息。
从资产上看,共享经济是非常轻资产的模式。平台只是撮合的作用,不占有物品、服务的所有权,不需承担物品的维护费用等。租赁经济则是非常重资产的模式,由前期投入、中期运营、后期维护带来的成本很是惊人。
从业务上看,得益于平台链接起了两端的用户群体,共享经济的业务流程一定是C2C的,由用户对用户,符合共享的精神;而租赁业务大多是B2C模式,直接由商家提供服务或出让物品的使用权给用户,是由公司主导参与应归类于商业行为,谈不上共享。
从网络效应上看,对于轻资产的共享经济,C2C的双边网络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两个C端的相互促进,会促进平台像滚雪球一样的成长。对于租赁经济而言,因为资金的乘数效应,网络效应并没有这么明显。
从市场趋势看,共享经济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居领先地位的平台规模收益会显著递增,最终会利用更丰厚的资本优势清盘对手,很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而租赁经济由于没有网络效应,难以形成垄断优势,市场趋势是各自割据一方,多个平台并存的局面。
Part
3
繁荣之路
作为中国近年来最大的风口之一,共享经济在短短四年内聚集1700亿元投资、4.6万亿元行业交易额和近6亿人次的用户数量。近五年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经高达11450亿元;2015年,中国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经高达19560亿元;2016年,快速增长至34520亿元,增幅高达77%;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将达到69596.7亿元左右,与2017年相较增长30.1%。
2016年被称为“共享元年”,共享经济各行业的累积注册用户已超过31亿人次,累积参与人数超过5亿人,共享经济领域员工数近30万人,平台上的个体服务者数量累积近1亿人次。其中共享单车的表现可圈可点,其以移动化、线上化的特点,连接出行“最后一公里”,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有效解决了用户的出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排和鼓励市民绿色出行的效果,成为产业和资本的热点。从数据看,2015年开始,共享单车得到快速发展,接近70%的企业在近两年内新成立;从资本上看,共享单车在2016年下半年密集获得投资,90%的共享单车企业获得融资;从数量上看,2015年10月底时,ofo投放的单车数量仅2万辆,2017年,这一数字迅速攀升至2300万。
2017年堪称“共享经济年”,共有190家共享经济类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达1159.5亿元,分布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11个热门领域中,放眼望去,共享经济领域里一片繁花似锦,烈火烹油:ofo、摩拜单车的抢地盘大战如火如荼;美团、滴滴入局,继P2P租车后,共享租车在成为新的出行热点;共享充电宝被大规模投放,“国民老公”王思聪和“为自己代言”的聚美CEO陈欧隔空“对赌”。
Part
4
狂欢后的冷静
共享经济的萧条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降临的,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共享经济行业总体规模仍然上涨,却出现了迟缓增长的现象。其实现实远比数据更加残酷,2017年后期共享经济就开始呈现一种势头下降的趋势。
共享单车作为中国的首创共享经济项目,从2017年7月起,共享单车的活跃用户从1.25亿人开始回落,共享单车死亡名单越来越长,悟空单车、3Vbike单车、小鸣单车、酷骑单车等皆上榜。2018年更是共享单车的“黑色2018”,负面消息不断,摩拜卖身、滴滴止步、ofo生死挣扎……
2018年4月,共享单车的巨头之一,摩拜单车被美团以27亿美元全资收购。9月4日,美团点评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首次披露了美团收购摩拜后的财务数据。从完成收购当月4月4日-4月30日来计算,摩拜共有2.6亿次骑行行为,每次收入0.56元,总收入1.47亿元,折旧3.96亿元,经营成本1.58亿元,总亏损4.07亿元,平均每日亏损约1507万元。
至于另一巨头ofo单车情况也不容乐观,滴滴曾投资数千万美元,但似乎仍然难以改变ofo单车的命运。2018年下半年ofo又寻求了新的合作伙伴——阿里巴巴。不过外界担心,阿里在ofo投下的6000万巨额资产,是否能够成为ofo的救命稻草。
Part
5
成功?失败?问题?
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也能起飞。这句话鼓舞了很多互联网创业者,但是当风力不够大,那猪肯定会摔死。
就当前的共享经济领域来看,此时言成败,尚且为时过早,毕竟它曾经的繁荣还历历在目,去年的萧条也使我不寒而栗。在这个阶段,找出问题所在是有价值的。
1.竞争大,风险高:现有共享平台间服务差异不大,消费者可以轻易更换使用平台,平台生存压力大。高度竞争迫使企业争相采取补贴政策吸引用户,增加财务负担。仍以共享单车为例,虽然从最初就采用了与标准共享经济定义不同的重资产运营方式,但由于其很难在消费者端做出差异化的产品与运营,最终面临高投入成本和高折旧成本的困局。频繁的补贴措施也使得租金收入不如预期,“倒闭”、“跑路”与“兼并”困境频发。
2.隐形的资产泡沫:共享经济投资热已经渐渐在消退,最直观的体现在共享单车领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阻止用户对单车的不珍惜和毁损,使用年限可能远低于预期,甚至可能因较高的造价、维修费用、较低的收费和促销而使成本根本无法回收,导致企业不断亏损,获利困难。
3.与传统产业的竞争:共享经济是新的商业模式,和传统行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形成的成熟体系来说,愿意吃“螃蟹”的人还是少数的。如Uber虽然在多个国家皆占有高市占率共享经济的首创者,但据2017年AIP调查显示,日本和越南等地的消费者还是对此新兴业态持保守态度,主要是有较高的安全性疑虑。
4.盲目跟风,资源闲置。共享单车火了之后,市场上瞬间出现了各色共享单车,宛如颜色大战。共享单车野蛮增长,但“运营跟不上推广速度”的现象。存在监管部门监管滞后、极少部分使用者个人素质有待提高、资源浪费等问题。
共享经济从人人吹捧到人人唱衰共享经济的首创者,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共享经济的初衷是好的,只是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在探索道路中难免需要面对一些问题。这提醒我们,狂欢之下我们也需要理性思考,冷静分析,攻克问题,促使共享经济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