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群魔乱舞,今天就来分分三六九等!
------ 【导读】 ------
共享经济模式所承载的商业价值也早已被国内外多个行业探索实践着,对于只爱追概念而不结合实际的创业者而言,共享经济更像是一面照妖镜,讽刺的很。
共享经济在国内开花结果的脚步实在太快,继共享单车一轮蓬勃繁华之后,一大波其他行业的追随者慕名而来,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KTV、共享充电宝、共享健身房、共享酒店/宿舍追逐着速度与激情,争相登台。甚至连蹭热点的创业公司在街头扔两个带二维码的马扎都被同样热衷蹭热点的媒体冠以“共享马扎”的称号…
如此眼花缭乱的创业项目集体来打卡,谋划着瓜分“共享经济”这块蛋糕,似乎共享经济是一个新事物。其实……先来看个段子吧:
A:现在共享经济这么火,我也有个创意,就是买几十台电脑,租个场地摆好,联网。面对那些家里没电脑或没网的客户,凭二代身份证就可以用,每小时收费五元。不想玩了就下机,电脑可以继续给下一个客户用。循环利用,如果客户一次用一整夜,还可以优惠。这绝对是目前空白的领域,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兴趣合作。
对此,B表示共享健身房经济分析,太妙了,我看这个项目不如就叫网吧!一定风靡全国!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再次验证了太阳底下无新事的亘古真理,并从几个维度揭示了共享经济的特性:
共享经济基本要素包括:需求群体、商品(不仅仅是产品)的供应群体、信息流通平台。共享经济本质上是将人对物品所有权的弱化,和对使用权的强调。而这种模式所承载的商业价值也早已被国内外多个行业探索实践着,对于只爱追概念而不结合实际的创业者而言,共享经济更像是一面照妖镜,讽刺的很。
新旧共享经济模式对比
但深入挖掘不难发现,新旧共享经济模式仍存在一些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共享商品性质的变化;二是当拥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状态下,监管手段和运营方式发生的变化。
前者主要是指被共享的商品不再从属于商业主体,而出现了相当部分的社会闲置资源。这是由于共享经济概念的普及教育,其目的就是将闲置资源和需求群体之间,实现高效匹配,从而促进社会高效运转。另外,这可以看做人类对消费新形式(反消费形式)探索的结果。
而后者才是新型共享经济的特有形态,它不再依赖商业主体的人力或设备来实施监管、计费,而是出现第三方平台(其实也是新型的商业主体),利用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来实现商品的监管和支付。这一形态主要是由于信任机制的转变和物联网技术的驱动,典型的技术驱动市场应用、乃至催生新型商业模式的范例。
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就能将现有的这些共享XX项目划分出三六九等:
以Uber、滴滴出行、Airbnb为代表的这类共享XX平台真正实现了“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的共享经济愿景。在他们的运作模式中,与商品(汽车、司机、房间)之间并无从属关系,且采用远程信息化的大数据平台来实现管理和运营。因此,Uber曾夺得估值最高独角兽美誉,并非没有道理。(当然这里也要提一句,司机+车辆的服务型“商品”本身就有监管优势,因此,这也为共享出行最先跳出龙门加分。)
对比来看,共享单车的商品归属权还是商业主体本身。换言之,这些车辆只是与政府协商了一块地儿,换个地方租赁。只不过租赁行为中,监管和计费不再依靠人力成本,而是使用蜂窝网络通信、低功耗广域网络通信等物联网方案。但本质仍是租赁,而无法实现社会闲置资源的高效匹配,因而矮了一头。
再往下,跟着共享单车出现的项目包括:最形似的共享租车、共享KTV、健身房、酒店/宿舍,以及轻量级的共享充电宝、雨伞等,再到后来“共享”篮球、“共享”马扎等。
上述所有项目中,商品和服务还是从属于商业主体私有。不仅如此,它们的监管手段也不够先进。以租车、KTV、健身房、酒店为例,这些商品的复杂属性需要更多传感器去监测,否则损毁问题将日益凸显。当然这一问题已在共享单车身上出现了,因此共享单车们也在逐渐重视利用传感器+用户反馈等方式监测车身状态。但这一改善措施在上述项目中并未看到。如果换用相当的人力成本去检查、监测,那便真正与共享经济无关,只沦为炒作。
而轻量级商品的“共享”模式(或叫租赁)则触及到另一个问题:即社会信用机制能否在弱监控状态下生效。这些轻量级商品本身成本低廉,以现在物联网监测技术的来看,“远程监控”的成本实在不划算。因此,仅靠二维码来维系薄弱不经考验的人性(或叫信用机制),显然是飞蛾扑火。
再来说加引号的“共享”篮球、“共享”马扎之伦。前者其实就是传统的租赁,后者…根本连租赁也算不上。篮球作为商业主体的私有资源,被放在一个上了“二维码”锁的框里,你通过APP或微信扫码获取钥匙(其实与通过打电话、发短信、面对面开锁等方式没有区别),讲到这儿这似乎与共享充电宝、雨伞一样,但“共享”篮球用完必须还得还回框里。这就更像传统租赁了,如果非找区别,只能说该租赁模式上了一把互联网锁,即二维码。至于“共享”马扎,跟厕所里贴的“XX温馨提示您: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有啥区别?可能…马扎被偷的概率比较大吧,毕竟是个物件。
下面再来聊一个共享经济项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刚需
上文已经交代过,共享经济的初衷是将社会过剩资源与需求侧进行高效匹配共享健身房经济分析,在这之下所产生的商业价值是附属的,两者本应相辅相成、殊途同归,但对于一些商业主体来讲,对后者的过度追逐和对前者的漠然忽视或将导致人财两失...
比如,在共享经济大热的当下,是否能冷静选择合理的切入点就显得极为重要,而非一味推崇“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创业思路。雨伞充电宝之流就不多说,今天拿共享汽车为例来解剖一下。
iot101君认为,想做出成功、盈利且具有社会价值的共享项目,必须满足三点:首先,所选项目确实满足了特定人群或大部分人群的刚需;第二,这一赛道在当前处于空缺、薄弱或者存在亟待改进的痛点(如传统方式),这才有引进共享模式的机会;第三,共享经济需要商业主体制定出先进、合理合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运营方案,比如是否采用物联网技术、运营成本是否能cover掉前期投入、后期创收是否乐观、带来稳定效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就是投资人的角度),刚需无疑是最重要的参数没有之一,这可能直接关乎一个项目什么时候可能死掉。以共享单车和共享租车为例,前者明显是大群体的高频刚需,而后者如不加分析,也貌似是刚需,然而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差别。
业内调研认为,3公里内是单车市场,30公里以内是打车市场,20至100公里是汽车分时租赁市场,50公里以上则是传统长租市场。这么看,租车并非刚需。
此外,共享汽车的运营也十分重。将传统租赁的严苛审核+监测流程完全搬到线上,需要严格的身份认证(包括面部识别)、和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双方都是不小的考验。目前情况下,可预测共享汽车的运维和监管难免出现一些真空地带。而车辆还关乎交通安全,一些汽车的刮蹭还好说,如有违章和事故,则恐怕成为共享汽车不能承受之重。
小结
综上,任何一场风口都能吹起一批真正的创业者和真正的猪队友。这场群魔乱舞虽然方兴未艾,但三六九等也基本格局已定。
举报/反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