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共享经济商业模型选择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共享经济发展至今,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Henten和Windekilde(2016)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解释了共享经济企业所提供的主要创新是多平台,它们提供了容易链接的买卖双方来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如搜寻成本,联系成本,签约成本。Botsman和Rogers(2010)提出协同消费理论是技术进步对传统市场(租赁、借贷、交换、分享、易货、再融资)等行为的重塑。沈秋彤(2016)基于产权理论,认为共享经济促使一种双层产权结构的产生:以财产的所有权为主,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在下层,财产的使用权在上层。居盈(2019)则基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论述共享经济的福利均衡,并通过相关的模型加以论证了消费者效用和生产者利润都达到了均衡稳定的最大化。
基于共享经济发展的理论背景,本文对国内外共享经济的概念和特征进一步描述。国外对共享经济的研究最早起源于Marcus Felson和Joe L. Spaeth(1978)协同消费概念的提出,他们认为协同消费是指个人对独享资源观念的转变,以及更愿意与他人共同参与消费的结果。随后,Rachel Botsman(2010)认为互联网时代下“协同消费”将给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Sara Horowitz(2011)发表了 《The Sharing Economy's Quiet Revolution》一文,使得“共享经济”成为了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Rachel Botsman(2012)在研究中提出了共享经济是一个人们可以直接共享免费或收费的闲置资源或服务的经济系统。Debbie Wosskow(2014)指出,共享经济是指能够帮助人们共享资产、资源、时间,技能和知识的线上平台。进一步,Robin chase(2015)从共享经济的定义中剥离出共享经济的特征,发现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和人人参与是共享经济的三要素。社会过剩、闲置资源的存在为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物质资料的共享提供了客观条件,有助于提升经济配置效率;共享平台则为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搜寻匹配提供了技术支持。国内学者郑志来(2016)认为共享经济是指借助网络等第三方平台,将供给方闲置资源使用权暂时性转移,实现生产要素的社会化,并且通过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需求方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经济系统,它主要涉及到供给方、需求方、共享经济平台等参与主体。郑联盛(2017)指出共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闲置资源利用率的新范式,替代了传统生产力成为供求矛盾的有效解决方式之一,它有三个前提条件:(1)闲置资源;(2)共享标的的拥有者、需求者及其他参与方;(3)具有连接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机制或平台。张力(2016)从行政法尤其是规制理论出发认为共享经济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平台主体性强;(2)参与者协作性强;(3)负外部性弱。赵鹏(2018)认为以互联网平台作为组织中心;以信息利用作为核心控制手段;以个体直接交易作为表现形式等特征是共享经济影响既有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关键。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抽象出一个极简的共享经济系统,主要元素则为供给方、需求方和共享平台
二、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
研究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首先需要明确一般商业模式的定义、内容和模型,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研究特定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并进一步理解、分析和设计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因此,本文首先对商业模式的结构范围进行界定,在分析总结有关商业模式文献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型创新画布并以此区分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
(一)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概念
Bellman等(1957)最早提出“商业模式”一词,Ghaziani和Ventresca(2005年)进一步将商业模式术语扩展到各个社区(如营销、管理、银行和信通技术),并在各种框架(如商业计划、商业战略、价值创造、全球化和组织设计)中使用。DaSilva和Trkman(2014)梳理了大量文献,发现商业模式经常与管理文献中的其他流行术语混淆,如战略、业务概念、收入模型、经济模型,他们重新确定了商业模式形象的含义和使用,但并未给出商业模式确切定义。随后,Zott和Amit(2001)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给出了比较权威的解释,商业模式是为了通过利用商业机会来创造价值,从而设计的交易内容、交易结构和对交易的治理方式。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价值内涵不仅仅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为客户、员工、合作伙伴、股东提供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力。
虽然商业模式概念被广泛使用,但是,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理论仍然缺乏一个广泛统一的共享定义和框架。对于这个挑战,最常用和被广泛引用的框架之一是Osterwalder和Pigneur(2010)等人研究出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型画布,该框架已经证明了其作为可持续性商业创新概念化基础的优势(Bocken等,2014;Nubholz,2017)。Uday M. Apte1和Mark M. Davis(2019)在研究共享经济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时对Osterwalder和Pigneur模型中的原始构建块进行了轻微调整,引入竞争优先构建块,将客户和客户关系合并为一个客户构建块,将关键资源和关键活动合并为关键资源和活动构建块。Osterwalde和Pigneur(2010)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型画布的九个构建块通常聚合为三个主要组件: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交付,以及价值捕获。价值主张是指客户重视组织产品或服务的原因。它包括产品和预期的客户目标市场共享经济 交易成本,以及客户关系的类型。价值创造和交付包括组织为创建,生产,销售和向客户交付产品或服务而采取的众多行动。最后,价值捕获对应于收入的来源,组织以不同的方式获得收益以换取其服务的收入以及组织的成本结构。
图 2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画布
(二)共享经济商业模型选择
Schor(2014)在市场导向和结构的研究中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Schor指出依据共享资源的供给者,可以将商业模式分为 B2P 和 P2P 两类,而共享平台可分为盈利和非盈利形式,在此基础上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区成了 P2P 盈利模式,P2P 非盈利模式,B2P 非盈利模式,B2P 盈利模式。赵斯惠(2015)则根据02O与共享经济之间联系,从价值创造,价值获取,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整合各个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构建出基于 O2O 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总架构。根据价值主张,Rachel Botsman(2015)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为产品服务体系、以 P2P 模式为主的资源再分配市场和协同式生活。产品服务体系是分享或租借某种信息平台,短租房和租赁私家车都属于这个范畴。以 P2P 模式为主的资源再分配市场颠覆了买多和买新的行为,互联网成了二手交易平台,可以购买,也可以各取所需地交换。协同式生活则是人们用来分享是隐形资源,如时间、技能或者空间。汤天波和吴晓隽(2015)分析指出,共享经济的主要商业模式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基于互联网形成的二手市场交易或社区租借,即商品再分配共享平台;二是共享协作式生活方式,即对非有形资源共享,如技术、劳务等;三是固定资产高价值的产品共享服务系统;四是基于网络社交平台形成的共享商业模式。侯长林(2018)结合汤天波和吴晓隽(2015)、郑志来(2016)将我国现阶段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具体分为共享固定资产商业模式,网络社交平台商业模式共享经济 交易成本,共享协作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这三个类别。M. Ritter和H. Schanz(2019)基于价值创造和交付以及价值获取,得出了一个四域矩阵,区分了共享经济的四个理想类型的细分市场:单一交易模型,基于订阅的模型,基于佣金的平台模型和无限的平台模型。其中单一交易模式和以订阅为基础的模式由供求之间的二元关系所主导,以佣金为基础的平台和无限平台由(至少)供应商、中介和消费者之间的三元关系主导。
【参考文献】部分
[1] Marcus Felson, Joe L. Spaeth.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1978, 21(4):614-624.
[2] Valarie A. Zeithaml, A. Parasuraman, and Leonard L. Berry, Delivering Quality Service; Balanc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 (New York, NY: Free Press, 1990)
[3] Amit R, 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6‐7): 493-520.
[4] Osterwalder, A., Pigneur, Y.,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Wiley, Hoboken, NJ.
[5] Botsman R, Rogers,R, 2010 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M].Harper Business,New York.
[6] George G, Bock A J. The business model in practi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1, 35(1): 83-111.
[7] Amit, R., Zott, C., 2012. Creating value throug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MIT
Sloan Manag. Rev. 53, 41e49.
[8] Bocken, N.M.P., Short, S.W., Rana, P., Evans, S., 2014. A literature and practice review to develop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archetypes. J. Clean. Prod. 65, 42e56.
[9] /10.1016/j.jclepro.2013.11.039.DaSilva C M, Trkman P. Business model: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4, 47(6): 379-389.
[10] Demailly D,Novel A S. The sharing economy:make it sustainable[R],Paris: IDDRI.2014.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