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共享经济成熟从反思开始
近年来,共享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仅出行领域就在短时间内诞生了数家估值动辄百亿市值的公司。不过浮华过后,随着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接连出现负面事件,让公众及业内逐渐从当初的追捧转为反思。
5月27日,摩拜副总裁崔书峰谈及共享经济时称,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烧钱,烧钱战扰乱市场秩序,违背产业升级初衷。
回顾这几年兴起的共享经济,都是以互联网模式出现。传统经济时代有“数一数二法则”,互联网打破区域分割之后,逐渐演变为“赢者通吃”,即第一名赚的钱比第二名到最后一名加起来要多很多。因此,滴滴、摩拜等为建立垄断优势获得市场定价权,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烧钱大战,以便能够在数家甚至数十家同行中脱颖而出。
然而,这种以邻为壑的竞争模式,与共享经济的精神渐行渐远。不但浪费资本,且在势均力敌下极有可能两败俱伤,公司、用户乃至社会,都难以成为获益的一方。更有甚者,由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还有可能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如竞争双方为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在发展用户时存在不良企图的司机加入网约车、共享单车乱骑乱放影响交通安全等。
且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而言,尽管烧钱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捷径,但长远来看,立于不败之地还得依靠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以滴滴为例,虽然通过烧钱战在网约车行业独占鳌头,但当美团宣布进军网约车后,滴滴又开始紧张了,因为并没有在获得垄断地位后变得不可替代。
这也是目前中国共享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创新不足、低质竞争严重。原因之一是当共享经济从短期的发展走向了高速的市场集中,如果一个企业占领了80%的市场,竞争压力小了后,创新动力就小了。市场经济时代,没有有序的竞争,自然缺乏发展动力共享经济反思,有的只是垄断利润的动力。当然这其中还有资本的作用,当前中国金融资本过剩造就了这种推波助澜。
相比于其他共享经济领域,共享单车还面临如何善后的问题。去年底,因拖欠消费者押金、资金账户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把小鸣单车告上了法庭,成为共享单车公益诉讼全国第一案;近日,北京市公布尚在运营的共享自行车总数在190万辆左右,虽较去年9月最高峰时总量下降近20%共享经济反思,但有一半处在闲置状态。很显然,对于被拖欠押金的消费者和被影响交通的公众,绝不是共享单车公司一纸停止运营公告可以解决的。
喧嚣过后,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倒逼各方探索如何让共享经济发挥功能、减少负面影响。以滴滴顺风车主涉嫌杀害乘客事件为例,滴滴随后出台系列整改措施,交通运输部则修订《出租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将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纳入考核体系。
当然更需要的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的协作。如用户在共享经济中所表现出来的大众自觉缺失,反映出民众对公共行为责任感整体不高,提高虽十分必要,但质变非朝夕之间。因此,政府应介入监管,对损害公众利益行为进行惩戒,诸如将个人公共行为计入征信系统,作为未来信用的重要参考,引导民众维护公共秩序。
这些因素之外,共享经济也在经历一个正常的兴衰过程。根据全球权威技术咨询机构Gartner公司加德纳技术成熟度曲线(Gartner Hype Cycle),技术成熟或行业发展往往经历5个阶段,萌芽期(人们开始感知并表现出兴趣)、过热期(人们一拥而上)、低谷期、复苏期和成熟期。经历过热期和低谷期,共享经济在加入各方治理措施后,相信能迎来复苏期与成熟期。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