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城市:城市规划的未来趋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理念旨在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包容发展。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享城市,理应成为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突破口和战略选择。
共享城市的特征
共享城市是建立在共享经济、共享社会基础上的一种城市高级发展形态。一座真正的共享城市,应该具有四个要素及特征。
具有以创新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共享经济体系。共享经济是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狭义来讲,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其运作过程主要依靠第三方互联网交易平台,把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直接链接、撮合交易、低成本共享物品和服务,在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中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当今世界,优步和Airbnb是全球共享经济发展的两大龙头,取得了超常规发展,这两家成立不到10年的企业,当前估值已经分别达到510亿美元和255亿美元。根据统计,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为150亿美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
具有以共享城市公共空间为主的共享社会体系。城市的本质共享经济 城市规划,是一个人口高度集聚的巨大公共空间,而政府能否将更多的闲置空间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向市民开放,提升市民、社会组织享用的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是共享城市的基本要求和社会特征。这些共享设施主要包括分布在不同城市层面(市、区、社区、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公园、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免费或低偿使用的公共设施。同时共享经济 城市规划,还包括为社会组织提供帮助的社会孵化器、为初期创业者群体提供的众创空间、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信息的共享虚拟网络平台、为贫困群体提供帮助的社会慈善平台和社会互助体系等,都是共享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以提升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主的共享福利保障体系。真正的共享城市,实现了让所有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都能分享到城市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和好处,社会差距缩小,民众可获得的社会福祉增加,社会心态趋于理性、平和,社会开放度、包容度明显提升。
具有以促进资源共享为导向的跨界合作制度体系。不管是共享经济,还是共享空间的建构,都不是依靠单一部门推动、自动产生的无序行为,需要一套完备的共享型政策和制度体系加以支撑和保障,包括有助于推动共享社会发展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治理架构、金融、法律、税收、土地、大数据、监管方式、收入分配等领域。可以说,共享城市的本质,是对政府体制、机制、法制、政策的综合创新与深化改革,通过跨界治理的新型制度安排,运用政府、社会、企业、市民的多元主体力量,多方参与,协同建设。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