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如何协同发展?政协委员建议:探索建立技术转移交易市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格局现状怎样?产业发展关键在哪?如何有效推动?
成都市政协委员汪轶在对成渝两地现有产业格局调研后认为,当前制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总量不足、城市梯次缺失、产业定位同质化、产业固化等。在此次市“两会”上,汪轶提交了一份名为《构建“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新兴产业发展格局》的提案,建议以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打破区域限制、建立新型利益共享合作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技术交易平台三个层面为关键,通过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成渝高铁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注重协同发展三个关键点
汪轶经过调研后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成都重庆双核独大,而次级中心城市发育不足,尚未形成类似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格局,不具备城市梯次和功能梯度布局。同时,在产业定位方面,成都和重庆均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快速发展的同时形成了成渝产业定位同质化的现象。
汪轶认为,由于缺乏统筹发展规划,地处成渝交界处的川东和渝西城市在产业发展中没有形成协同,如重庆荣昌区与四川内江市、泸州市三地,相邻不到百公里,但均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作为主导产业,在招商引资和政策配套中各为其主,竞争大于合作。
面对目前的现状,如何突破?汪轶建议,市场机制主导和产业政策引导相结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方向,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在于通过创新机制打破区域限制、建立新型利益共享合作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技术交易平台三个方面。其中,汪轶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具有丰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以此为突破点,通过市场化手段促使其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进行产业化,能够有效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可在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新型利益共享合作模式,例如,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等措施,由成都和重庆带动周边城市的配套和产业链发展,逐步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产业梯度和体系。
此外,汪轶还提出,对于成渝两地在成果转化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少多元成果转化路径、缺少产业配套资源等问题,可通过建立统一协调的技术交易平台,鼓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城市的科技成果进行相互登记,并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和多方式的进场交易,鼓励、促进技术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的联动融合。
▲2020年3月3日,四川泸州 图据ICphoto
构建“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机制
建立技术转移交易市场
提案中,汪轶聚焦成渝两地优势支柱及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为重点,提出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议,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针对成渝两地现阶段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特点,汪轶认为共享经济 产业配套,可探索异地创新孵化机制,通过在成都和重庆设立孵化器、加速器等科创空间,开展异地孵化招商、资本市场等服务,建设具有一体化利益共享机制的科技成果孵化平台。
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方面,各科技成果发展公司可以“投资+服务”业务为基础,与地方政府、产业功能区、科技园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成渝共建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密切合作,深度挖掘高校具备市场化前景的科技成果,采用专业化和市场化手段,设立利益分享机制共享经济 产业配套,引导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促进高校院所输出科技成果。并联合科技成果持有方和创业投资基金共同实施投资,实现科技成果从学校到市场的第一步。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和团队为企业提供指导和规划服务,帮助企业逐步发展,并引入社会资本对其实施后续投资,实现科技成果资产的增值。
在建立成渝技术转移交易市场方面,可依托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等,设立统一协调的成渝技术转移交易市场,并鼓励现有技术交易市场交叉持股,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技术交易市场联盟,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促进技术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的联动融合。鼓励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进行进场交易,通过挂牌、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完成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交易,并对进场交易及成交后的产业化优先予以资助。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扩散、流动、共享、应用。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邓文博
编辑 官莉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