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创业:哪些产品和服务可以被共享?哪些不适合被共享?
信息化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拿着手机,享受着共享经济的服务。大家都用过滴滴出行,美团外卖等。
从共享产品到共享空间,从共享技能到共享劳务,从共享资金到共享产能,共享经济在过去的 10 年间风靡全球,席卷各行各业。
很多人都想抓住机遇,开发共享产品创业,这就要知道什么产品和服务可以被共享?哪些不适合被共享?小编为朋友们摘出以下干货内容:
1、哪些产品和服务可以被共享?
从供给角度和共享对象看,共享经济可以分为产品、空间、知识技能、劳务、资金、生产能力的共享等六大领域。从需求角度看,共享经济又可以分成共享出行、住宿、吃饭、学习、就医、旅游、养老、设计、生产等。
从理论上说,现有绝大多数产品和服务都可以被共享,也都将被共享。从共享经济的实践来看,共享的产品和服务的范围是逐步扩大的,一般性的规律是从高度同质化、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向高度差异化、复杂化的产品和服务领域扩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每一种产品和服务的共享都有其自身特点和独特的商业运营模式,发现这些模式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以交通运输服务为例,优步和滴滴出行等专车服务是最早的共享服务模式,之后又出现了像人人快递、运满满等类型的物流共享服务模式,再之后是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服务、共享汽车服务。同时,许多创业者也正在探索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共享服务。可以预计,如果飞机、轮船、火车的共享模式能够被有效地创造出来,那么交通运输领域的共享服务就能涵盖人与物、所有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目前,共享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扩展到生活和生产的许多领域,但这种扩展很不平衡。总体而言,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出行、住宿、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领域,共享的产品和服务种类繁多,共享模式应用较为广泛;相比之下,工业制造领域和农业生产领域由于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生产流程复杂,在探索共享模式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无论是采用共享模式的企业还是采用共享模式生产的产品都很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分析可共享的产品和服务的范围时,必然要涉及共享经济类型的划分。目前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共享经济的类型划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研究者的角度不同,划分的类型也不同。国家信息中心在综合各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共享对象划分共享经济的类型,并据此将共享经济划分为以下六大类。
一是产品共享,如汽车、自行车、设备、玩具、服装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滴滴出行、优步、ofo、摩拜、Rent the Runway、易科学等。
二是空间共享,如住房、办公室、停车位、土地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爱彼迎、小猪短租、WeWork 等。
三是知识技能共享,如智慧、知识、能力、经验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猪八戒网、知乎网、Coursera、名医主刀等。
四是劳务共享,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务行业,代表性平台企业有河狸家、阿姨来了、京东到家等。
五是资金共享,如 P2P 借贷、产品众筹、股权众筹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 LendingClub、Kickstarter、京东众筹、陆金所等。
六是生产能力共享,主要表现为一种协作生产方式,包括能源、工厂、农机设备、信息基础设施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 APPlestore、Maschinenring、沈阳机床厂 I5 智能化数控系统、阿里巴巴“淘工厂”等。
另外,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共享经济也可以包含以下种类:出行(滴滴出行 / 优步)、住宿(爱彼迎 / 小猪短租)、吃饭(回家吃饭 /妈妈的味道)、穿衣(Rent the Runway/ 那衣服)、贷款(LendingClub/人人贷)、学习(Coursera/MOOC 中国)、就医(春雨医生 / 名医主刀)、旅行(马蜂窝 / 百度旅游)、养老、生产(APPlestore/ 淘工厂)等。
知识点
对共享经济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划分类别,比如从供给的角度可以分成六大领域。
思考题
我拥有的资源中,哪些可以共享给别人使用呢?
2、哪些产品和服务不适合被共享?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结合共享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不适合共享的主要是两大类产品和服务:具有排他性使用权的产品和服务,高度专用性资产。同时共享经济的产品,与法律、道德、宗教相抵触的产品和服务也不适合共享。
尽管人们认为可共享的产品和服务是没有边界限制的,绝大多数产品或服务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被共享。但是从共享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看,还是有相当多的产品和服务难以被共享或难以被有效地共享。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结合共享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难以共享或不能有效共享的主要是如下两大类的产品和服务。
一是具有排他性使用权的产品和服务不能被共享。排他性使用权最为典型的是一次性消费品和服务。以食品为例,一盒饼干一旦被一个人消费,其他人就没有机会再消费了,这也就意味着饼干不可能被共享。
同样,像电影院、剧场和体育现场比赛的门票也是一种排他性消费。
二是高度专用性的资产。专用性资产是指由特定的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只能用于特定用途的资产。由于专用性资产仅限于极其有限的用户,因此很难被完全有效共享。例如,专用的机床或面向特殊产品的高度专业化的生产线,很难得到有效共享。最为极端的例子是国防设施和武器装备,仅限于合法的政府所有和所用,是绝对不能被共享的。
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导致有些产品和服务不能被共享外,在一个依法治国、坚守道德底线、尊重宗教信仰的社会,什么能共享、什么不能共享,还将受到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以及宗教底线等方面的严格限制,遵守这些限制是共享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法律底线。如同其他经济活动方式和领域一样,共享经济领域也不是法外之地,同样受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的制约。
以资金共享为例,有关部门在对共享金融进行监管时一直在强调如下的法律底线原则:
一是决不允许共享金融平台设立资金池。因为设立资金池,就意味着共享金融平台与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没有任何实质性差别了。
二是决不允许共享金融平台提供担保服务。如果共享金融平台为参与者提供担保,也就与共享金融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宗旨相冲突,而且会导致巨大的坏账风险共享经济的产品,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是决不允许非法集资。如果不对共享金融的资金募集方式加以监管,就可能引发非法集资和庞氏骗局的风险。再比如,法律规定国家秘密是绝对不能共享的,即使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其共享要么受到严格禁止,要么有严格的条件约束。
——道德底线。遵守基本的道德伦理和社会文明规范,是共享平台基本的社会责任,也是平台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共享经济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共享的产品和服务不断花样翻新,其中难免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例如,“共享校花”“共享女友”之类博眼球的行为,就严重触及公众的道德底线。此类所谓的共享服务往往刚一推出,即遭到有关执法机构的严格禁止。再比如,网络直播节目中存在的污秽、低俗内容也接二连三地触及道德底线,引发社会强烈不满,也应当加以制止。
——宗教底线。含有宗教歧视内容、亵渎宗教戒律和教义、伤害宗教情感和宗教尊严的产品和服务不能被共享。
知识点
具有排他性使用权和高度专用性的产品和服务不适合共享,共享经济还要受到法律、道德、宗教底线的约束。
思考题
食品是一次性消费品,为什么外卖普遍被认为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模式?
本文摘自《共享经济100问》作者张新红 国家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于凤霞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