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创新效能提升最核心的不是职称和论文
谈制造业:
中低端制造装备产能过剩,先进制造装备供应不足
NBD:今年全国两会,你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请问你认为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马新强:当前我国制造业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制造领域仍然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中低端制造装备的产能过剩和先进制造装备的供应不足而导致的供给侧结构性失衡。
二、要想通过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前沿、国内空白领域共享经济 马原,那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创新的投入至少要占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而部分中国企业甚至根本没有这么高的毛利率,再加上成本的持续、税费高于其他产业,(都)进一步压低了利润。企业保生存的需求大于创新需求。
三、产业集而不群现象依然十分突出。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虽然涌现了不少“产业集群”,实际上关联度并不高,价值链衔接也不紧密。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特点,更加倚重知识、技术、专业化的人力资源,但是装备制造业因行业利润率低,薪酬较之互联网、金融行业不具备吸引力。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因其更易实现个人财富与声望的增值而令高素质人才接踵而来,这是装备制造企业所不具备的。
基于此,今年我建议:持续加大对工业基础装备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业基础装备所需的生态环境,搭建平台支撑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对工业基础装备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并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地位和主导作用,从科研项目、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倾斜。面向集成电路、柔性显示屏、新能源、汽车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一批高精密、高速、高效、柔性基础装备。
另外,立体化完善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组织装备制造企业认定,对于认定为国家重点装备制造的企业,可以参考集成电路行业、软件行业所得税优惠政策,3年免征所得税或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直接用于员工培训、教育、科研的公益性捐助或在大学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奖学金的费用,允许税前全额扣除。高端装备制造业最宝贵的资产是人才,对引进的高端技术人才视战略意义实现一定的个人所得税减免。
NBD:华工科技于2019年成立了智能制造事业总部,请问智能制造布局对于公司影响如何?结合公司经验,请问企业从制造到智造转型,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马新强:在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包括用工问题、新冠疫情的催化,各个产业都在追求生产效率与成本的进一步优化,智能制造已是大势所趋。
华工科技三年前开始探索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在桥梁、工程机械、管件行业树立了标杆案例。这对于华工科技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增强了和客户的粘性,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不仅仅在制程阶段,价值链上下游都得到了延伸;二是整合更多的资源,初步建立起共赢生态圈。我们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不一定所有的产品都由我们来提供,我们需要联合优秀的生态伙伴一起完成,通过扩大“朋友圈”,公司创新的实力也得到了提升;三是华工科技核心业务协同力度加大,通过在华工科技层面成立智能制造事业总部,通过平台建设促进了信息、资源共享,把核心业务的产品充分整合了起来。
从制造到智造,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信息化,事实上最先开始的应是梳理流程,优化组织架构。流程不梳理、不优化,你上了信息化,数据就是乱的、错的,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智能制造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企业高层必须有坚定的决心,并制定完整的战略。
谈科技创新效能:
核心是坚持需求导向,而不是论文导向
NBD:近期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够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怎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等,需要不断提升或者改进。华工科技曾长期是一家高校背景企业,也是一家科技企业,请问你对此有何建议?
马新强:创新效能是未来技术和产业竞争决胜的关键,创新效能的提升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而不是论文导向、职称导向。
基于此,大学、研究机构立足的是科学本身的逻辑,去探索前沿领域,获取新知。企业则需要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有效配置各类创新资源,从而将产品、技术商业变现,持续产生创新动能。
我们必须要强化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负责技术、产品商业变现,产生直接经济价值的是企业。企业最了解市场需求、行业趋势,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产业组织作用,围绕打通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促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更紧密的新型产业合作关系。支持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和供应配套,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在战略性、基础性领域,推动地理位置相邻的大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围绕先进技术领域融合共生,形成产业高度集聚和分工协作合理的产业集群,引导集群内不同类型主体迅速参与到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和服务等环节之中。
NBD: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目前公司业务恢复情况如何?海外疫情反复情况下共享经济 马原,公司海外业务目前进展如何?
马新强: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去年4月初,公司产能、物流全部恢复,各项业务运营走向正轨。虽然海外疫情仍在波动,但我们追求增量发展的决心不变。
基于公司10余年来的市场网络布局,加之网络营销的推进, 我们在欧洲、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品牌美誉度显著提升,去年国际销售增长30%,今年截至目前增长了133%。
同时,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海外许多企业的运营情况、财务情况遭受了巨大的冲击,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收购和并购机会。我们也在寻找一些具有协同效应的标的公司,提升竞争优势。当然,当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供应链区域化、海外投资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客观存在,我们仍需做好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
国内市场始终是我们的战略基点,现在我们国家在新基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四化、工业“数智化”这些领域市场空间广阔,这也是华工科技需要重点发力的赛道。同时,我们要通过国内大循环不断地锤炼产品、解决方案,让我们更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全球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论公司未来:
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布局更高速率光模块产品
NBD:控股股东股权转让完成后,从管理体制和业务布局等多方面,公司将面临哪些变化?
马新强:校企改制之后,公司将从高校背景的企业转变为全面市场化企业,这为公司未来几年发展至少打下了两个基础:一是治理结构的优化大大提升了决策效率,二是一直制约公司长期发展的激励机制问题也有了突破。核心骨干参与到持股平台,将公司发展与核心骨干利益深度绑定。下一步我们还将完善长效激励机制,让更多的员工通过自身努力,享受公司发展成果。
今年1月,我们召开了年度经营工作会,发布了新的愿景、使命。华工科技新愿景为“参与构建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围绕公司新的愿景使命,未来华工科技所要锻造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效的产品生成能力。而公司需要构建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搭建优质的人才梯队以保障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二是以精准的产业布局和持续优化的供应链体系,具备国内领先的制造水平、规模优势,为拓展全球市场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以完善的治理机制和持续优化的激励机制有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基于愿景使命,华工科技未来三年的战略目标是:到2023年,与全球行业头部企业基本达到同一水平。
NBD:根据公司2020年半年报,分产品来看,公司光电器件系列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四成;但公司激光加工及系列成套设备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滑。请问有何原因以及公司未来有哪些规划打算?
马新强:华工科技光通信业务在国内率先获得5G光模块订单,有一定的卡位优势。公司内部通过精益生产提升交付能力,加之国家在去年上半年推进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拉动了业绩的增长。
未来,随着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工业“数智化”、生活智能化的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一定是越来越大,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加之5G的需求,未来5年公司将以5G和数通这两个市场作为主攻方向,而这也是光通信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点,目前公司已经在布局一些更高速率的产品。
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市场萎缩,对公司激光加工业务、传感器业务产生了直接影响。不过,从全年来看,华工科技核心业务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在去年1月底已经开始布局产能省外转移,在2月份复工复产后高效地承接了生产转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客户交付压力,稳住了客户信心;
二是武汉“解封”后,我们营销、售后员工第一时间奔赴市场一线、客户现场,了解客户需求,提升服务品质;
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我们紧紧抓住国产替代、工业数智化、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的机遇。公司一方面扩大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等拳头产品销售规模,另一方面围绕大客户需求,加紧技术、产品研发,下半年增幅显著,带动了全年的业绩增长。
记者:陈晴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