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在港发展机遇及前景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共享经济也很切合城市的特点。图为近日在香港出现的共享单车。
文|杨田田(资深投资经理)
共享经济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发展,不断刷新人们对资源配置的思路,不断给予人们新的体验。截至2016年,共享经济在内地各行业的累计注册用户已超过31亿人次,累计参与人数超过5亿人。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共享经济也很切合城市的特点,但相比于内地,香港的共享经济发展步伐略慢。事实上,香港在共享经济领域独具优势,并且潜在市场巨大,应紧随潮流,推动共享经济在港发展。
香港部分共享模式领先内地
Uber和Airbnb在全球范围内均很受欢迎,目前已分别成为全球估值第一和第三的创业公司,也是最早在香港出现的共享经济产品,但两者在香港的运作并不是一帆风顺。前者在被香港法院裁定非法后,逐渐式微,并且已经开始转型。而Airbnb一开始在港被批评是「无牌宾馆」,在接受《旅馆业条例》监管后,陆续又被怀疑存在偷拍等问题。另一方面,与Uber理念相似的本地共享车平台Carshare却做得有声有色,因为Carshare是用户自驾,不涉及Uber的载客问题;另一间附司机的全球租车公司Hertz也运作顺利。事实上,包括BMW,戴姆勒、标致等汽车巨头近年也纷纷推出「以租代售」的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可见有时模式的差异,就决定能否满足当地的监管要求,决定着是否能在这一方水土发展起来。
另一个启动得比较早,但在港运作较顺利的是共享工作空间(co-workingspace)。香港寸土寸金,高昂的办公室租金,令刚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共享工作空间满足了青年人需要创业空间、希望节省开支的要求也有助于结识其它创业团队、交流创业信息等需求同时不涉及复杂的监管,获得了政府和大机构的支持。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全港共有共享工作空间超过60间分布在各区。共享工作空间的市场参与者众多,有本地大机构如数码港、科技园、香港青年协会等共享经济在香港,它们在自己的场所开辟出共享工作空间,也有全球领先连锁机构如Wework,自带一套标准化运营模式,还有一些小机构利用工厦活化政策,走小而精的路线。
共享单车几年前开始在内地发展迅速,香港也在今年4月出现了共享单车GoBee.Bike。但可能因为开发时间仓促,时常有手机App租车失败、扣错款、保安漏洞等问题出现,后续未见GoBee.Bike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此外,香港专门的单车道较少,且多数集中在较偏远地区,限制了共享单车发展的市场。所以目前看,共享单车在港缺乏发展后劲。
数据是共享经济核心竞争力
共享厨房比较特殊,在香港是社企与饮食界合作,让基层烹饪爱好者能在非繁忙时间,使用闲置厨房煮出美食,在餐厅寄卖,为基层提供创业机会。共享厨房由社企发起,其出发点不单单以商业和盈利为目的,因此本文不作过多讨论。「私厨」等共享私房菜确实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模式,但因为食品安全、供应方众多等问题,令其发展遇到瓶颈。
香港还有一些领先于内地流行起来的共享模式,比如共享洗衣机。如今在大街小巷都不难找到共享洗衣机的踪影。共享洗衣机可视为对传统洗衣店的替代,通过自助、标准化的形式,吸引不少用户。
共享经济的兴起,初时混合了便利、环保理念,以及在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压缩工作生活成本的无奈。近几年共享经济逐渐向企业化、产业化发展。腾讯研究院《2017分享经济报告:八大行业创新热点及演进中六大展望》指出,共享经济发展至今,至少产生了四个新变化:第一是供需双方已经从个体参与衍生出企业;第二是出现了非闲置资源的分配,比如共享单车就是企业采购自行车供分享使用;第三是从过去单个分享经济平台开始生态化发展;第四是个人收入变成企业收入。
在共享经济时代,个人多点就业或多重职业将越来越普遍。多点就业如上文所述医生在线与线下执业,以及老师、研究人员等在校外工作研究。多重职业如下班开Uber,个人多重职业可能也是拯救夕阳行业的良方。比如本港和台湾一些传统报社已开始鼓励员工转为合作方,一方面增加员工创收可能,另一方面降低机构开支。
当一款共享应用要形成规模,核心竞争力就是数据,这和传统上「渠道为王」的模式不一样。通过数据分析使用者习惯,改进产品进一步吸引、留住使用者,成为共享应用的制胜法宝。即使数据不为自身所用,卖给相关厂商也是有价值的。比如现在有一些共享衣橱的APP,做日常衣着或场合衣着的租赁。它们通常被视为传统服装店的竞争对手,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它们可以被视为市场调研机构,把收集到的使用者数据卖给传统服装店。
香港具信息及知识产权保护优势
私有的数据价值如是,公有的数据更是各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香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2017年施政报告中提到,政府正努力推动建设「空间数据共享平台」,为政府部门以至公私营机构提供信息基建,推动空间数据共享、支援各种智慧城市的应用发展,并配合创科局的智慧城市发展蓝图。
在共享经济时代,香港至少有两项优势。第一是信息优势。香港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因为信息自由流动,香港可以最快了解世界最新科技,抓住先机,或是和内地合作分工。例如香港作为科技收集中心,然后交由深圳产业化。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优势。香港产权制度清晰,保障到位,同时汇集各类知识财产权贸易,包括科技转移、授权、特许经营等。
香港共享经济潜在市场巨大
笔者认为,香港在以下领域具有潜力:第一,共享知识/自媒体。香港信息发达,社会上有不少意见领袖,因此共享知识/自媒体市场巨大。内地共享知识市场巨大,据《2016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内地几大知识订阅或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知乎」和「得到」,用户日活跃量分别是2554万、974万和215万。知识订阅的价格从几元到上百元,乘以巨大的订阅量,是价值上千亿的大生意。就自媒体而言,内地亦已形成流量变现的模式共享经济在香港,可供香港借鉴。
第二是共享医疗。内地不少重点城市已经开始在线挂号和问诊,医生也开始在线线下联动执业,还有少量上门服务的尝试。香港现在还未兴起在线医疗,又面临公立医院轮候时间过长的问题。相信未来通过共享医疗来配置医药医疗资源将是一个趋势。此外,随着远程技术的成熟,以后远程会诊、远程治疗,包括香港内地医院的联动,都不难实现。
第三是共享酒店(太空舱)。共享酒店(太空舱)按时计费,产品和服务均标准化,加上香港存在住房短缺和酒店价格高昂的问题,共享酒店(太空舱)的发展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香港的共享经济,还需进一步将现有的市场细分。以共享工作空间为例,可能会按行业、性质进行细分,给使用者提供增值服务。比如专门做互联网初创企业孵化的、有专做复习备考的,等等。以住宿行业为例,将会细分为海外民宿和主题民宿等。又如二手用品,将进一步细分为二手母婴、二手奢侈品、二手电子产品等。
特区政府相关政策待明确
有学者把共享经济称为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后第三次社会革命。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城市之一,必定受共享经济深度影响。根据腾讯研究院的统计,截至2016年,内地共享经济企业直接员工近30万人,创造近1亿个就业岗位。在香港,共享经济也必将对产业结构和市民就业产生影响。产业结构方面,更多深耕共享领域的产业模式将兴起;就业方面,共享经济一方面创造新岗位,一方面也会加速淘汰诸如撮合交易环节、低技术含量的岗位,例如简单的收银和维护。基于这个特性,预计共享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受到工会抵制。香港工会连输入外劳都无条件反对,更不会允许共享APP或AI威胁他们的工作岗位,他们届时很可能对政府施压、抵制共享经济的发展。因此,特区政府的取态很重要。
政府现时的态度还未清晰。政府一方面强调要支持创新科技,一方面法律监管滞后于科技发展。到底是修政策支持创科,还是让创科在现行政策里发展,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区别对待,目前尚不明确。笔者认为,大思路是一方面要维持就业水平,保障基层市民生活,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转型,以适应新的经济形态。毕竟香港是世界领先的自由经济体,当新形态新技术在世界流行,香港应该顺势而上,择机而为。
共享空间在香港很早就已出现,发展领先于内地。图为香港某共享办公室。
共享衣橱可平价租名牌衫,受到女性用户的欢迎。图为香港某共享衣橱仓库。
不常携带,但一到关键时刻又是必需品的日常品成为共享经济的新宠。图为内地提供共享充电宝的装置。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杂志2017年9-10月号)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