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与企业研究系列合集
2018年3月,我写了商业模式系列观察的第一篇报告。乔永远博士问我:为什么要写这个系列?我当时回答: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当时看来,这个答案或许并不那么令人满意。策略研究员的使命就是“常为新”,通过不断尝试,找到新的方向和市场机会。过去两年,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团队共同研究了包括科技产业、新兴消费乃至传统行业的结构变迁及商业模式,也尝试从更为长期的视角去研究企业的发展和变迁。“为什么做”这个问题才逐渐清晰。
对比两年前,上证指数从3100跌到了2900,但部分公司表现极为突出,251只股票的股价两年时间内实现翻倍,近500只个股涨幅超过50%。同时商业模式研究,也出现了估值与流动性收缩到极致的公司。在过去,我们研究市场,会从宏观经济、流动性、风险偏好、情绪及风格等视角来讨论。当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被熨平、无风险利率已处在相对低位水平,出现类似06-07、14-15年波澜壮阔指数行情的可能性在下降。但结构性行情的特征会始终延续。影响定价的边际变量可能在传统策略研究框架之外。企业及商业模式的研究开始变得更加重要。
过去两年我们见证了许多新的变化,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变化恰好回应了这个系列研究的初衷。在行业增速放缓甚至略微下滑的时候,龙头企业依靠提升市场份额和强化供给端优势维持超高的业绩增速。在流动性极为充裕的环境下,并没有随之出现大小票普涨、低估值品种向均值回归的现象。相反,在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冲击下,具备超强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公司显示出极强的抗冲击属性。分化不再只是行业之间,而更可能会出现在行业内部。商业模式研究是实现跨行业比较、筛选具备中长期优势的企业的一个有效抓手。商业模式带来的估值溢价成为传统的现金流折现模型之外的一个新变量。
策略的逻辑是演变和迭代,驱动我们的研究往前走的动力是认知市场。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股票/股权投资的红利期才刚刚开始。这一系列的研究我们写了19篇报告,这也只是一个起点。过去我们的一些判断,包括企业的转型、平台型企业的拐点、个别公司的案例及估值分析,被市场所验证,这些都是探索道路上的收获之一。我们希望伴随着市场变迁,沿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寻找长期脱颖而出的超级企业。
唯变不破国内领先的AI写作系统,建立适应新时期企业特征的分析框架,以研究支持金融机构为这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支持。与优秀的企业共同成长,拥抱时代的成长红利。
【方法论篇】
1、 商业模式的估值溢价来自于哪里?
2、 平台型企业的崛起
3、 企业转型:从折价到溢价
4、 没有风口商业模式研究,企业未来靠什么—商业模式跨年回顾与展望
【产业篇】
1、 超级企业浪潮
2、 新冠疫情影响:超级企业突围
3、 平台型企业的幸福拐点
4、 重估平台型企业:CDR渐近
5、 独角兽上市潮:剩宴还是盛宴
6、 纳斯达克泡沫启示:科技巨头的兴衰之路
7、 从HTC起落看智能手机产业变迁
8、 贸易战冲击:从高周转率到高附加值
9、 打破边界:传统产业的转型创新
10、 棋至中盘: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案例篇】
1、 蚂蚁金服:以科技重构信用的金融平台(上篇)
2、 蚂蚁金服:拆分业务架构看估值(下篇)
3、 商业模式与产品的共振:联想案例
4、 谷歌与百度:高速增长的两条道路
5、 瑞幸咖啡:投资逻辑复盘及相关思考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