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共享店铺正文

"共享员工"或成未来趋势,检验检测行业能否推行?

本公众号也摘取了一些。如下:

广州日报一篇文章,题为《你好,共享员工,了解一下》,中国经济网也进行了转载。

还记得不久前有家餐饮企业诉苦“扛不过3个月”吗?这两天,该企业负责人透露,有1000名员工去盒马鲜生上班了。不是集体跳槽,而是“共享员工”——说得再直白点,就是临时借用。

疫情汹涌,不少行业受到冲击。餐饮、酒店、影院、景区,零售等,均在此列。如何共克时艰?不少地方已出台各类政策措施,为其雪中送炭。当然,暖风劲吹还不够,自救同样重要。综合来看,“共享员工”就值得尝试。

为什么?疫情之下,不同行业冷热不均。有的闭门谢客员工共享对餐饮行业的,“闲得慌”;有的则生意兴隆,出现“用工荒”。一冷一热,日子都不好过。闭门者,工资照发,房租照交,财务压力大;生意好,则人手紧张,再加上不少人无法按时返工,严重影响业务开展。怎么办?在不同行业间,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可谓双赢。对了,还有员工——他们从“赋闲在家”到换个位置发光发热,或许还能增加收入,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阿里推出就业共享平台,招募万名餐饮员工临时送外卖;京东邀请临时歇业的商户员工,前去“打短工”……如此看来,“共享员工”已成为一场声势不小的跨界自救行动。它符合市场规律,也有正面的社会效应,值得肯定。当然,在具体执行中,该买保险的买保险,该签协议的签协议,提前约定“共享”事项,把好事办好,很重要。

更值得一提的是,眼下,不少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正面临一些难题。招工难,即是其一。

“共享员工”的思路,值得借鉴。

百度新华网客户端一篇,题为《与歇业企业联合“抗疫” 海信视像推“共享员工”计划》 文章提到:2月11日,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共享员工”计划,邀请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大型商超、制造企业员工,以短期工的方式加盟海信,共同渡过“非常时期”。

自“共享员工”计划发出以来,目前已有多家公司与海信视像进行洽谈。海信视像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李枫介绍,参与“共享员工”计划的报名人员需经过面试、体检、培训等环节后上岗。入职后,与海信员工同工同酬。考虑到疫情发展和复工复产情况,初定合作计划是一个月,如果一个月后餐饮等企业因疫情影响经营情况没有改善,可适当延长合作时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些新经济、新行业、新模式相继出现。“共享员工”就是非常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共享经济模式。这一新模式释放出工作机会,将为待业人群、歇业企业、社会整体就业带来积极影响。

新浪网员工共享对餐饮行业的,澎湃新闻报道,2020年2月12日下午2:00,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军平、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余洪伟,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强调,针对电商平台用工紧张的情况,推动重点电商平台与餐饮企业共享员工。目前,电商平台和餐饮企业共享员工已经达到1500名,并且创新送餐方式,坚持“无接触配送”服务。

凤凰网报道了一篇题为《“共享员工”受瞩目:战疫中企业的创新互助》的文章。疫情冲击下,许多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倒春寒”,所幸困厄之中更见团结与勇气。国家地方政策驰援,企业积极自救互助,更有情势倒逼出的创新,“共享员工”正是其中之一。

“最坏的打算,就是没有任何营业的现金进账。”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的一番话,让他成为餐饮界的另类“网红”,也让很多中小企业的生存焦虑进入大众视野。

牵一发而动全身。大众自我隔离,被迫切断了经济流通的渠道,企业只能有出无进。清华、北大联合调研的995家中小企业中,67.1%的企业现金只能维持2个月,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员工工资。

共享员工,分担的就是这一部分压力。

创头条在一篇题为《疫情催生共享经济新模式 阿里京东苏宁齐上阵》写道,非常时期,有非常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让上上下下倍感压力,但也催生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共享员工”。

继盒马牵手西贝之后,沃尔玛、京东、阿里、苏宁、联想等巨头相继跟进,推出“共享员工”。

“共享员工”只是一个缩影。

17年前的非典时期,京东、阿里等逆市而起,这一次对一些行业来说,同样将是一次新的机遇。

业内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些新经济、新行业、新模式、新物种都可能正在酝酿中。

究竟

什么是“共享员工”?

共享经济的概念在这些年非常火,它出现的最重要意义之一就是盘活了市场上的存量供给。

这些年,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民宿、共享医疗等名词,我们不禁要问:“人”本身可不可以用于服务共享经济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其实在盒马鲜生推出“共享员工”以前,国内一些行业已经开始尝试了这种新型的人力用工模式。

比如2017年8月,中保协就联合多家险企、公估、蚂蚁金服、滴滴出行等成立了理赔服务共享平台。

保险公司推动了跨行业合作,催生出一种叫“共享查勘员”的岗位,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兼职的保险查勘员。

2018年1月,美团、UU跑腿、邻趣、快服务、闪送等公司则共同建立了共享配送联盟。

联盟内的“共享配送员”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按照自己的意愿,承接任一或者多个平台的订单配送工作,且这些“共享配送员”与平台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雇佣关系。

如此看,“共享员工”都可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那么这种概念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共享员工”本质上就是一种兼职的模式,也就是员工通过兼职来帮助企业完成一些额外的工作任务。就比如我们所熟悉的自媒体,其实也是一种典型的“共享员工”,因为每个自媒体创作者可以同时服务多家企业。

那么“共享员工”与传统意义上的兼职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第一,员工个人的时间安排可以更加自由,比如外卖员们能够通过平台自由选择自己的空闲时间去做兼职。

第二,“共享员工”的个人能力等信息可以向第三方展示,企业招聘这类兼职员工会更加放心。

“共享员工”会成为新趋势吗?

劳动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喔趣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共享员工不仅是一种应急措施,更是未来用工的趋势。 对于提供方而言,共享用工模式使得用人成本被分摊,解决企业现金流压力。对于需求方而言,满足用工方短时间内大量用工需求,解决紧缺人问题。

人力资源与战略专家、华为全球团队负责人冉源认为,这次疫情下,“共享员工”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自行调配人力资源,解决特殊时期的问题。而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由第三方公司来调配企业之间的用工需求,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方式已经非常流行,国内也正在慢慢兴起, 业界普遍认为灵活用工将会是未来10年中国在人力资源供给方面一个最大的变化。

共享经济时代

怎样开启一份副业

没有在意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周围的许多上班族都开始搞副业了,有做微商的,也有开网店、写自媒体、跑滴滴的,诸如此类。

还记得前几年“佛系生活”的理念正兴,而如今节奏已经快的连裤衩都跟不上了。

一边拥有主业,一边又开展副业,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共享员工”,毕竟你可以把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贡献给不同的老板。

做副业究竟有哪些形式呢?

1)体力输出型

这是门槛最低的一种副业,技术含量不高,容易上手,比如开滴滴、摆地摊等,这对于迫切需要增加收入补贴家用又没有技术专长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靠谱的选择。

2)核心资源型

这就是你依靠比较优势来赚钱的模式,比如同样在网上卖葡萄,你老家就是种葡萄出名的,那么相对外地人就具备了成本、品质等优势,更容易打开销售渠道。

3)特殊技能型

这种类型需要一定的门槛,但发展空间广阔,收益也高。比如做兼职讲师,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才能,可以与培训机构合作,或者自己开微课都行。

检验检测行业

能推行“共享员工”吗?

先看看医疗行业是怎么做的?

2014年11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保监会制定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国卫医发〔2014〕86号),规定医师于有效注册期内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医疗机构定期从事执业活动,对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提出了意见。这一指导意见,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对于医疗行业,国家是积极推动的态度。

那么检验检测行业是否也是如此呢?

我们来看看相关规定:

2015年4月9日,原国家质监总局发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规定, 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

是不是就如一盆冷水泼在全身,站在零下40度的户外被冰冻!

这样一看,在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目前还无法成为“共享员工”,还不能在多机构从事检验检测业务。

那对于检验检测行业,是否应当鼓励和推广多点执业呢?

让有技术、有能力、有上岗资格的人,可以在不同的检验检测机构从事检测活动。你是什么意见?

欢迎参与投票和留言讨论。

疫情可能带来十大潜在改变,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网络与渠道更快“下沉”

2、服务“上网”

3、自动化需求强化

4、医疗公共卫生系统投入短板将得到重视

5、畜牧养殖业及分销、生鲜市场亟待升级、现代化

6、医药研发创新竞争全球化、竞争更加激烈

7、生活习惯更清洁卫生

8、网络娱乐、非现场消费等带动网络电影、高清视频、VR等更加流行

9、快递、外卖等物流需求潜力进一步扩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