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乱象“花样百出” 中国式共享仍在路上
摩拜、ofo、bluegogo……黄色、橙色、蓝色……与普通自行车不同的颜色,外观独特、设计时尚、新潮……受到出行“最后一公里”人们的青睐。
但伴随着资本在背后的推波助澜,频频被媒体曝光的共享单车“乱象”,屡次纠纷升级。如当年打车软件一样,又是新生事物,又是暂时缺乏监管。
但不可否认共享单车乱象的经济原因,“共享”这个新生事物,正考验着国人的道德神经。
便宜的租赁价格,低至每小时0.5元至1元;随用随停,几乎不受限制,即使机动车道被堵的水泄不通;出行路线由出行者自行选择最近路线,几乎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的好处显而易见。
正如某共享单车负责人所说,在城市之中,10公里以内的交通出行,共享单车是当之无愧的最佳之选。
据中国网了解,对共享单车“十万个点赞”的市民占大多数。数据显示,一些共享单车的用户已达百万级别,一些大型的共享单车公司已经做到400万用户。
然而,在道路资源有限前提下,共享单车已经投放的大中城市,单车占用机动车道的现象比比皆是,“斑马线上骑行”、“逆行”和“占用机动车道”是共享单车交通违法“三宗罪”。
同时,共享单车乱停放也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南方都市报》报道,有一位硕士生将共享单车重新油漆,装上儿童座椅,明目张胆地在大街上骑行,而后被车行老板与群众举报,行政拘留14天……
中国网调查发现,最典型的是将共享单车停在自家小区楼道,占为己有;也有破坏共享单车搞恶作剧或者泄愤的;还有磨掉共享单车现用的二维码,贴上新的二维码,获得转账付款诈骗钱财……
有摩拜公司工作人员对中国网记者介绍,还有共享单车被推入大江大河被“玩失踪”的现象。GPS定位系统曾显示还有几辆共享单车被推入珠江河道中,“这种现象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共享”考验国人道德神经
麦肯锡研究院和汉能研究的报告显示,目前共享单车市场规模约20亿元,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200亿元,出行市场依旧是“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国民的“照妖镜”,在考验人性品德。
一系列的乱象表明,有些人并未能经受住这一考验。事实上,这也不是中国第一次在“共享”领域出现问题。
社会学家郑也夫接受媒体采访时举例称,多年前使用的公用电话机,“那时的公共电话机就是不断在建,但也不断地遭人破坏,那时公共电话亭永远是破破烂烂的,十部电话可能有五部都打不了。”
与此同时,新事物的出现,往往冲击原有的经济格局。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在市内,尤其是对一些在站口从事短途生意的司机产生冲击;同时,对城市中以收取自行车停车费为生的群体也冲击严重……
共享单车的流行,城市地铁口、天桥下摩的等明显减少。北京高碑店地铁附近一位摩的师傅们对记者表示,共享单车的出现,让以摩的、私家车拉客为生的他们,每天至少流失了一半的客源。
这些“身经百战”的师傅们表示,城管等严格的执法、罚款没逼走他们,机动车、公交车等都没把他们打败,“但这一次确实被打败了。”他们语气坚决地纷纷保证,并未破坏过一辆共享单车。但直言,对共享单车恨得直咬牙。
中国式“共享”仍在路上
中国网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网友对“共享单车”短期内的乱象表示怀疑,评论不一而足,但无疑都反映了一个问题:治理乱象的根本,还得靠国民素质的提高。
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岳运生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这些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主要暴露了市民的素质有待提高,同时,监管措施不足。“监管不够、惩罚不严,也是使这种现象泛滥的原因之一。”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盗窃、故意损毁、强行占用公司财物等行为做了行政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的规定,《刑法》对盗窃罪也有规定。
岳运生建议,企业可以建立用户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引导用户形成良好的用车习惯。“要标本兼治。最重要的单车使用者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文明骑行、规范停放,这才是治本之策。”
郑也夫还说,“如果我们能像手机取代公用电话那样,发明出一种轻便、可折叠的家用自行车,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摩拜单车公关部总监曹国星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减少这种乱象不是一蹴而就的,摩拜公司正尝试与政府合作,共同寻找合适的共享单车停车区域,自行车道改进等机车设施建设。
好消息是,从对“共享”前期的茫然,到今天情况已很大改观。正如北京花园桥附近一位从事保洁工作的大爷说共享单车乱象的经济原因,随意停放已得到改善,“近来好多了,感觉市民素质普遍提高了。”
但资本逐利的本性,是否一直如当前一样的支持力度?缺少政府资本投入和管理的中国式“共享”到底能够坚持多久?其实,对于共享单车的考验才开始,中国“共享”之路仍旧漫长……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