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经济理念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经济新引擎,乡村旅游经济是一种复合型经济,具有助推农业转型发展、拓展乡村经济空间、增加乡村发展人气等多重优势,同时对增加就业、农民增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有着积极作用。和很多新生事物一样,乡村旅游只有在创新中才能获得突破性发展。把共享经济理念应用到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推动乡村共享旅游有助于破解乡村旅游业中存在的人才、资金、技术短板,形成新业态,打造新亮点,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在共享共赢中使多方受益。
科学认识共享经济及其对乡村旅游的价值。共享经济即分享经济,学界又称其为协同消费、协同经济、协作消费和对等经济等。早期研究学者将这种经济理念界定为某机构或个人将其拥有的闲散资源的使用权有偿让渡给他人,获得使用权的分享者利用该闲散资源创造价值。随着实践发展和越来越多人参与体验,我们也越发直观地看到共享经济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平台的搭建、信息的聚合与分发,促进个体之间的交易。面对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让共享经济植根于乡村,强化公共服务,打造公共产品,实现主客共享,会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浙江、福建、湖南、海南等地的实践也表明,旅游开发人员、村民、游客等协作协同,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舒适度,对乡村旅游资源和业态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再造和重塑。如共享农庄、共享民宿的出现,正在打破以往乡村旅游的禁锢,不限于种植养殖、生态采摘、农家乐、乡村旅馆、土菜土屋等业态,对乡村营地、农具博物馆等旅游形式也在持续突破,时尚性、参与感很强。一些地方的共享农庄、共享民宿以农业合作社为载体,公司化运作,实现由农民转变成为股民、由农房转变成为客房、由农产品现货转变成为期货、由消费者转变成为投资者的多重转变,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让农民参与生产、经营和受益,以现代农业和民宿共享为主要业态,从而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不断总结乡村共享旅游发展壮大的好经验。要通过乡村旅游,打造复合型乡村空间,拓展乡村的功能,推动乡村振兴,乡村共享旅游在这方面有不少好经验值得总结提炼。在我国广大农村,存在许多待挖掘和开发的物质资源和文化亮点,这是由我国古老的文明文化积淀形成的。乡村共享旅游以其自身特质和多种经营形式,提高了旅游资源利用率,推动乡村空间功能的多样性与复合性充分展现。其中重要的经验一是坚持“三生同步”,即将现有条件下的村庄、农场、种养殖基地等通过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多个维度的提升优化,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二是坚持挖掘和体现乡村独特的乡土特色,即防止村与村之间出现同质化旅游开发问题,通过打造复合型乡村空间,将“有特色才有发展前景”这一共识体现在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把独有元素的特色放大,成就“卖点”;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即让村民成为最大受益者,不能为旅游而旅游共享经济有没有发展前景 辩题,引进企业打造、经营、管理,必须维护村民的最大利益,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旅游经济与产业经济的相融共促,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
进一步激发乡村共享旅游活力。多措并举,尊重市场和旅游业自身发展规律,做好统筹协调,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将共享经济理念全面融入乡村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运营、乡村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推广、乡村旅游餐饮产品的开发与管理等诸多方面。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吸纳多元的乡村共享旅游参与主体。在当前乡村旅游开发主要涉及的主体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及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乡村发展,如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应积极将其纳入到乡村共享旅游的重要参与者范围,并统筹考虑其利益诉求,不断优化共享机制。其次,构建线上线下打通的乡村共享旅游实现路径。乡村共享旅游可以依靠互联网来实现,通常需要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共享经济平台。依靠这个平台实现闲置资源的再利用,通过云计算和在线平台及时匹配供需双方,减少资源闲置共享经济有没有发展前景 辩题,降低交易成本,使闲置资源效用价值最大化。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以合作体模式促进信息、技术、资本、资源在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流通、匹配。第三,让乡村共享旅游利益分配机制更系统更科学。要统筹好乡村共享旅游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促进乡村共享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应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相关权属分类核实,理清产权关系,依法签署协议,保障各方利益。另外,为充分保障当地村民的知情权、话语权等权益,应该建立起贯穿全程的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
以共享经济理念把乡村旅游与产业形态塑造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传统农业中注入现代农业文化,让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订单农业、体验农业与乡村共享旅游相得益彰。增加标识系统、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体验产品的文化含金量,加大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引入大数据、信息化方式进行游客与旅游产品的常态化管理、淡旺季调控,以共享方式引才引智,提升管理水准,并让文旅发展成果惠及村民,成为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的推动力。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长春工程学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