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当善作为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
3月29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支持汕头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市委十一届十六次全会对贯彻落实《意见》作出全面部署,聚焦“五大战略定位”,锚定“两大发展目标”,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这次,“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被放在汕头“五大战略定位”之首。那么,我市在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有何新思路新举措呢?为此,记者近日来采访了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信局、汕头综合保税区、华侨试验区等相关单位。
市发展改革局:
发挥改革突破先导作用 激发创新动力发展活力
“聚焦我市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中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市发展改革局已进一步研究推进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将抢抓机遇,勇担当、善作为,奋力答好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发改答卷”。
这位负责人表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经济特区,关键在于对《意见》明确支持的政策事项,要大胆试、勇敢闯,把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发挥改革突破先导作用,持续激发创新动力、增添发展活力。特别是在着力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营商环境优化领域深化改革方面,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流程再造,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破除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顽瘴痼疾,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全力打造全国先进营商环境。同时,统筹推进我市要素市场化在土地、劳动力、数据等方面先行先试。在持续扩大合作开放方面,推动深汕协作走深走实,推动两市在科技、教育、卫生医疗、产业、金融、人文等领域深化合作,对接深圳优势产业资源,开展产业链薄弱环节招商,深化两市国有企业合作,持续增强两市要素资源对接对流。借助深汕协作力量引领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跟进省发展改革委出台《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抓住RCEP区域一体化签署机遇,用活“侨”资源,加强与成员国在货物和服务贸易、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方面互利合作,推动汕头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外循环”。
“我们还将继续发挥有效投资强基提质作用。”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发展改革局将牢牢抓好重点项目这个关键,挖掘投资增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争取国家、省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对汕头倾斜支持,优先用于汕头符合条件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同时,打牢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3+8+N”产业载体空间布局,集中力量建设汕头大型产业园区。做大做强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4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4大战略新兴产业。按照“4+4”制造业体系,健全现代产业政策。推动重点产业片区高质量发展,按照一个片区、一个机构、一个规划、一个招商政策“四个一”原则,推进8大重点产业片区规划建设,整合建设N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开展首批认证工作。持续推进近海深水区规划建设和风电产业园区的规划,构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本报记者 黄泽春
市工信局:
抢抓重大机遇 加快园区规划建设
在3月29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中,提出汕头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这一战略定位,打造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平台,集中力量建设汕头大型产业园区。
汕头六合产业园区是全省谋划建设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的3个大型产业园区之一。当前,抢抓省在汕头布局“大园区”的重大机遇,加快园区规划建设成为当前全市工信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据了解,澄海区和省大型产业园区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正精心谋划组织,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全力推进,先行启动土地征收、项目对接、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力争在3至5年内把六合产业园打造成为汕头乃至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去年以来,我市工信系统从破解产业用地制约、提升产业集聚集约方面出发,将拓展发展空间作为产业提升的突破口强力推进。调整工业园区专项规划,协同谋划总面积164.2平方公里的8大重点产业片区。争取省专项帮扶资金1.4亿元支持园区基础建设,潮阳、潮南印染中心基本建成投入使用,97家印染企业试投产;金平产业园完成43条步道的修缮升级,濠江南山湾产业园基础设施及连接主干道(一期)工程完成总工程量94%,澄海六合现代产业园通用厂房项目累计投资5.27亿元,兑现第一批市级标准厂房扶持资金。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一批质效好、带动强、业态新的现代产业项目落地。
为进一步拓展产业载体空间,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将产业集群与园区发展结合起来,带动形成协同发展的高端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除了加快省大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共享经济示范中心汕头,将协调推进8大重点产业片区,进一步优化完善工业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支持引导村镇集聚地升级改造、边片开发,推进镇域经济做强做大。聚焦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共享经济示范中心汕头,进一步完善“五个一”工作体系,以省级以上各类园区为依托,推进申报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较高、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园,增强产业集群发展能级,擦亮区域产业“金字招牌”。在编制工业园区“十四五”规划中,科学谋划工业用地保护和工业园区发展,统筹整合土地利用规模,为制造业发展预留空间。初步园区面积从42平方公里提升到2025年的274.2平方公里,争取打造一批每平方公里产值超100亿元示范特色园区。 本报记者 蔡僖婕
汕头综合保税区:
做大做强保税主业 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近年来,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汕头综合保税区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外贸新业态取得突破;实施精准招商引资,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对标对表先进标准,营商环境提质升级。该区将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继续做大做强保税主业,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助力汕头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
“我们将充分发挥保税功能,进一步做大做强保税主业。”汕头综保区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一方面,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综保区新功能新平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做大贸易规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华侨试验区+自贸区(政策复制)”四区政策叠加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网购进口”、保税研发、保税展示、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与此同时,该区将继续加强与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和坪山综合保税区联系,尽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具体合作事项早日落实。对接深圳盐田、坪山综保区和前海自贸区“2+1”平台,借助深圳丰富的产业资源,积极对接深圳一批跨境电商、冷链等新业态项目落地。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汕头综保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企业发展。持之以恒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施更有竞争力的财政激励政策,降低企业落地开办成本,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提升海关通关效率,推进区港关一体化运作,推动更多自贸区和先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制度和经验落地运用。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积极跟进拟建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落实专人加强跟踪服务,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尽快实施建设。通过实施挂图作战,对在建项目逐一制订攻坚方案,提出具体推进措施,倒排工期,积极协调解决制约因素,力促项目建设快突破、快见效。 本报记者 黄泽春
华侨试验区:
加强深汕深度协作 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3月29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为汕头量身打造路线图、任务书,为汕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而去年6月,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支持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八个方面24条政策支持华侨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作为国家级发展战略平台的华侨试验区,该如何抓住政策叠加优势,助力汕头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
在采访时,华侨试验区表示,试验区将深入贯彻深汕深度协作的工作部署,落实好与深圳前海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常态化对接联络机制,推进两区在制度创新、产业联动、港澳侨合作、文化交流、干部交流等领域深化协同合作。通过学习前海改革创新经验、营商环境先进经验,借鉴符合试验区发展实际的创新政策进行复制推广;推进两区形成招商联络机制,共享项目资源,吸引一批前海企业到深汕协同创新科技园落户发展;对接港澳侨资源,吸引港澳青年和华人华侨来试验区创新创业。同时,要加快深汕协同创新科技园建设,尽快规划建设先行启动区,率先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在以加强深汕深度协作为总抓手,全面拓宽合作领域的同时,华侨试验区还将以实施新经济发展战略为先导,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近年来,一批高端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华侨试验区,下来试验区将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500强企业、侨资企业、省属国有企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业落户试验区。并且,着眼新经济新业态,以华侨试验区数字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围绕供应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集中发力,持续引进了一批成长快、高产值的数字科技创新企业。利用汕头国际海缆登陆站优势,尽快设立汕头区域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打造产业数字化服务集聚区。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