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的新机遇——共享经济
时下最火热的名词,非“共享经济”莫属。
当代生态思想家张荣寰对共享经济的诠释是:“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共享经济把所有东西都变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这种看似乌托邦式的想法传统共享经济,已经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而参与共享经济的公司也在这一风口上赚了个盆满钵满。
Uber、Airbnb 等企业通过整合共享闲置资源,提高了社会效率,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对传统企业来说,共享经济带来的却是挑战甚至是颠覆。
那么面对共享经济,传统企业应如何应对呢?
和共享经济企业合作,把它当成新的销售渠道。
举个例子万豪酒店集团通过和共享流动空间的公司开展合作,让他把闲置的会议室资源销售给有需要的创业者和小微企业,这就相当于在他们传统销售渠道外,新增加了一个销售渠道,而且效果非常不错。现在很多酒店集团都开始学这招。像喜达屋公司,就和另外一家类似的流动空间共享企业开展这种合作。
传统企业还可以把共享经济企业变成自己的服务资源。
例如美国最大的有机食品超市全时超市,就和著名的物流公司 Instacart 开展了合作,来帮自己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结果很好,据全时CEO介绍在使用了 Instacart 合作后,用户的采购量增加了1.5倍。每周销售金额也增加了150万美元。
是利用共享经济的概念提升企业形象。
例如宜家做过一个活动帮助顾客处理和分享旧家具,从而减少随意丢弃造成的浪费和环境影响。这就是通过共享经济的理念,展示了宜家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的形象。
战略性投资,参股和自身业务相关的共享经济企业。
这个策略比较稳健,既有助于提升传统业务,还可以加深对新商业模式的理解。万一不成功呢传统共享经济,也可以轻松的退出,损失不大,可以说是攻守兼备。宝马集团前几年投资了英国的一家初创公司 JustPark,现在JustPark 已经是全球最的共享泊车公司。而宝马后来的 mini 系列也集成了 JustPark 移动应用,驾驶员可以方便的找到停车场所并进行支付。非常受欢迎。
更激进一些,就是直接收购兼并。
这比较适合于那些快速向共享经济转型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受共享经济冲击较大的行业。
传统企业还可以运用共享经济思维直接创建新的业务。
当然这个一般是那些品牌强大、客户众多,而且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有很强信心的企业。像沃尔玛公司,他们的电商业务使用的是联邦快递等物流公司的配送成本比较高,跟亚马逊相比没啥优势。后来他们受到一些共享经济模式配送公司的启发,设计了一种新模式:就是让在店内购物的消费者帮在网上下订单的顾客顺路送货,这样能降低成本,而且能发挥自己有实体店的优势,以这种方式来对抗亚马逊这种纯电商公司。再比如戴姆勒公司,利用闲置的汽车库存,推出了一个共享租车服务 Cartogo,用户注册以后可以在网上就近租车。通过智能手机开锁后就可以驾驶。用完后在线支付租金,把车停在任意停车场或专用的停车场就可以。不用再专门送回原回去。通过这个共享服务项目,戴姆勒公司给用户创造了更大服务价值,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宝贵经验。
防御策略。
也就是说找出那些最具有防御优势、能够抵抗挑战的业务。加强自身在这些业务方面的能力。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现在像MOOC之类的在线共享教育平台对传统教育冲击很大,但是有两类需求MOOC满足不了。一是看中大学的社交功能,希望发展同学间的联系;二是通过名牌大学的经历,可以为自己的求职简历加分。传统的大学就应该把这两点作为自己的防御点加强这方面的能力。来应对MOOC这些共享教育平台的挑战。
所以说在面对共享经济的冲击,传统企业可以采取的策略有很多。可以开展合作积极利用,还可以主动出击战略防御,这些都很可取。唯一不可取的就是回避。对新趋势视而不见,注定会被淘汰。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