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餐饮业:转型团餐配餐 线上“员工共享”
戴口罩、测体温、酒精消毒,做团餐、装盒饭……这些日子以来,青岛餐饮门店乔记渔庄的工作人员开始了别样忙碌。
“鼠年春节以前,我们从来没有一天停业,也没有复工这个说法。今年因为疫情,饭店歇业了一段时间。”乔记渔庄五四广场店店长陈德秀一边忙着和企业沟通团餐订购事宜,一边接受记者采访。
湛山街道辖区内一餐饮门店为20多家企业单位的上班族提供团餐。刘栋摄
春节本应是餐饮业一年中人流量最大的日子,各个餐饮企业也早在春节前做好了全员上岗的准备,但这个春节,餐饮从业者也被迫歇业,记者采访市南区几家餐饮企业了解到,目前已经有部分餐饮门店开门纳客,也有一些如乔记渔庄这样的餐饮企业,在政府牵头下,开始为周边复工企业提供团餐,部分人力支出压力较大的餐企青岛共享餐饮,开始同盒马鲜生、团餐配餐企业实现“员工共享”,缓解企业现实压力。
在乔记渔庄五四广场店记者看到,目前店里仍不开放堂食,但从2月1日起,饭店就开始为周边复工的企业、辖区防疫工作者提供团体订餐。按客户需求,饭店推出15、20、30元不等的套餐,每人份单独包装,配餐品种、价格及结算方式都可商定。店员将盒饭打包封口后,放在指定取餐点,订餐企业再派员工将盒饭统一领回。这样可以减少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春节后外地返青的员工,我们暂时先不让他们上岗。本地回来上班的人员都会严格管理。”陈德秀说。而在饭店后厨中,记者看到现场干净整洁,三名厨师轮流往饭盒中盛鸡肉、青菜和豆腐。“我们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员工每隔4个小时进行消毒,进入操作间之前都会进行体温测量、酒精消毒,操作过程我们也会随时抽查检测,每个菜都要做登记,落实到人。”陈德秀表示。
青岛乔氏实业发展集团有关负责人王善娟告诉记者,团餐业务是由市南区政府牵头组织,在正式配餐前,政府已经安排专员对餐厅防疫、消毒等工作进行了评估和指导。“我们集团旗下有多个餐饮品牌,目前只有乔记渔庄两个门店开展了团餐服务,其他门店仍处于闭店状态。”王善娟告诉记者,两家提供团餐服务的门店,近几日订餐量每天可达七八百份。“团餐服务主要出于公益目的,为其他企业复工提供便利,与正常营业相比,我们的套餐服务基本上不盈利。”王善娟说。
青岛三聚成有限公司也是市南区首批供餐企业之一,这家原本主要向大型商超提供加工食品、售卖早餐的企业,因为临时承接团餐加工、配送任务,向友邻企业“借用”了8名员工。
“这样可以缓解我们双方压力青岛共享餐饮,一举多赢。”公司负责人于殿香介绍,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更加注重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加工食品时,全部工序开工前都要消毒,不能有一丝懈怠。全部员工一进门就要换上消过毒的工作服、帽子,所有操作流程必须戴手套进行。
与此同时,公司的28辆早餐车全部“转行”成为配餐专用车,装车前、收车后,都有专人负责消毒。
在凯德广场,大渔铁板烧门店从2月10日起开门纳客,不过,在一天的营业过程中,店里几乎没有消费者。青岛慈惠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峰告诉记者,该公司旗下共有大渔铁板烧、渔寿司和21克拉面包3个餐饮品牌,共23家门店。疫情期间,只有2家面包门店正常营业。2月10日,企业率先将其在市南区万象城、市北区凯德广场的2家门店开门试水。“这两家是我们在省内客流量最大的店,正常情况下,一家店一天流水可以达到4万元。”
疫情期间,不少餐饮企业或是开始制作团餐,或是实施员工共享减轻人力资源压力,或是加强与网络配餐平台合作送餐到家,作为市南区餐饮协会会长,刘峰也一直忙于帮会员单位牵线搭桥。不过针对自家餐饮品牌,刘峰并没有一味效仿。“面包还好说,但像铁板烧这种品类,并不适合送餐上门。不能为了缓解一时压力,而损坏品牌美誉度。”
刘峰介绍,虽然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仍未结束,但企业已经开始为全面复工做准备。“从2月10日起,即便不开门的店员,我们也要求其每日两次到店里参加业务培训,培训范围包括餐饮业防疫知识和企业文化等,每次培训时间大约40分钟,为所有门店复工做好充分准备。”刘峰告诉记者,目前市南区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落实省市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