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共享经济的价值
在经过2015年狂风暴雨一般的补贴洗礼后,共享经济完成了一场国民级的知识普及。但在回归平静后的2016,共享经济越来越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比如滴滴更像是一个出租+租赁+代驾为一体的大型出租汽车公司;
比如airbnb更像是是住宿非标品类的集散平台,其中专业化的运作早已脱离共享本身并占据成交量的绝对大头。
至于各类如美甲、教育、代驾、餐饮、家政等O2O行业,在共享经济概念加持下,给人感觉并不比传统行业集中供给的管理重模式来的更加灵活轻盈,反而一方面在用户获取上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在供给侧也越来越向传统行业靠齐。那么共享经济的最大价值是什么?仅仅是加大供给吗?
从供给角度出发,总结一下共享经济的渐进路径:
在这个渐进路线中,二是一的衍生,三是二的包装(产业升级?),四是三的结果(或者说目标更合适?)
那么在审视一项基于共享经济的服务价值时,可以从供给增量、服务多样性、用户体验、用户增长,四个角度来考量。
以滴滴和airbnb做对比,价值差异主要体现在服务多样性上。而服务的多样性,核心并不仅仅体现在供给的商品和服务层面,还包括提供服务的个人上。即有什么机制来保障个体在平台的积累可以为其背书提供更多服务?具体到产品上,就是评价体系对于用户的价值。
比如滴滴出行提供的所有服务共享经济的评价,用户对服务的提供者司机有选择吗?绝大多数是没有的,用户对评价感知仅限于“投诉服务”。而司机对评价体系的提升驱动力,仅仅来源于更多的单量和好单,利益驱动。所以滴滴的服务多样性来源于自身业务层面的拓展,而非人服务层面的拓展(代驾和拼车算是靠点边,但需要产品设计上强化),这就导致在司机在滴滴上积累的“信誉”很难为其提供其他服务做背书。自然对个体司机所能提供的多样性服务,是被限制的。比如景区或出游的包车服务?司机当导游?搬家?当然提供类似服务,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而airbnb则不同,无论是强调个性化或本地化,airbnb本质上是对所有提供房源信息的用户建立起一套信誉体系,基于这套信誉体系,用户选择的其实是安全、个性、本地化等等服务体验,所有非标的筛选机制最终都落实到用户对于airbnb这套信誉体系的认同,基于这套体系,airbnb可以去拓展个人对本地的其他服务,如导游、商品售卖、甚至房间设计师……所有基于住和游的体验,都可以帮助用户通过这套信誉体系去完成筛选。
当然基于共享经济建立起来的信誉体系,实际设计远比以上考量更复杂,但相信一个优秀的共享经济平台,能够为每一个平凡人提供证明自己,积累信誉以及获得体面收入的机会。也为更多消费用户共享经济的评价,提供一套可信的筛选机制,获取到更好的服务,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完成升级。这算是我看到的共享经济的价值之一。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