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的利弊?
共享经济到底是好还是坏?
共享经济这几年异军突起,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发源于中国,并在中国壮大的商业模式。共享雨伞、共享童车、共享衣柜等共享租赁“凉凉”之后,共享单车在一夜之间崛起,成了共享经济的代名词。共享经济基本思路是通过打破私有产权的局限性,来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共享单车的非理性繁荣随着时间,弊端渐渐显露,共享经济是否应该加强管理也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共享经济所营造的光明前景,使一大批资本涌入共享单车也好,共享汽车也好,均要以“押金”形式操作,因此每辆车都会吸引多个用户的押金。只要平台一直存在,后期售后服务,产品自身提升等不落下。用户基本都会长时期的使用,而账户上的押金也就会一直存在在平台的账户上面。这是一种何等夸张的融资模式。商业模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区别的是人性道德,应该交由历史来决定现在几乎所有的共享经济都是重资产的方式运作,门槛较高,也有些地方出现了轻资产的“共享经济”模式。无论是哪种模式,这种新型商业模式都会有大量想创业的人涌入。共享单车模式,如今在中国难以为继时,其最大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没能深刻洞察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劣根。其出现的问题不再是用户投诉共享单车,而是共享单车被忍气吞声般残酷破坏或滥用。共享经济还是只能让市场检验,大部分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行为都会失败。很大网友对比国外,但这是社会诚信信用体系的不同。如果每一次使用都能留下痕迹,并最终转变了个人可量化的信用评价,才能对个人消费劣根形成制约。如何看待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的利弊?个人认为,如今的共享经济不过是租赁+金融运作,盘的是压金。这么多年了,支付宝那一套还是最赚钱的,而我国的创业大抵也就如此了,站在一心产品的创业者角度来看是弊大于利。而举着共享大旗的公司之间,比的不是营销策略和人才管理,更多的是资本亲睐度,公司间竞争收益的是用户,所以于用户来说是利大于弊。单车载体比较优秀,最初打的也是最后一公里的口号,所以有些捏到痛点的味道,就这点对市场是利大于弊。但是后来层出不穷的载体都很尴尬,没有真的抓到要领,但是国内资本选择风向性很强,泡沫也会越吹越大。如何看待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
说到共享经济,我认为一直是一个误区。我在英国玛丽女皇学院主修经济学,对于国内兴起的共享经济也一直高度关注,但是说到共享经济的价值,我认为预期和现状实际并没有太大直接的关系,可能出于资本市场的需求,很多企业正在打着共享经济的牌,但是实际上做的内容和共享经济初衷,没有太大的关系。
说到共享经济,就要考虑到他的定位。最初共享经济是指个人或者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有偿分享给需求用户的一种经济模式。那你说中国以前没有共享经济吗?有的,那就是我们的房屋租赁业务。有多余住房的人,将自己的财产共享给需求者,并作为有偿服务收取报仇也就是房租,所以如果说共享经济太新鲜,只是媒体解读和市场助推罢了。
那么我们在回到这个问题,你说共享单车共享经济优劣,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甚至共享雨伞算共享经济吗?我觉得不算,起码在他们烂大街前并不算。首先这些东西并非是个人或者第三方闲置的物品,他们是全新的被制造出来故意闲置的,这个性质变了,是一种没有需求制作需求而产生的结果。所以,如果说共享单车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我觉得就是让即将淘汰掉的自行车产业再一次复活了。
那么共享经济在未来是不是有潜力?我认为同样是有的,但是认识要明确,我在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时也听各位专家们分享过,我们先做所谓的共享经济,实际正确的说应该是分享经济。分享是什么,就是你原本没有,但是你为了获得有偿服务,用自己的资金去提供别人闲置物品,就好比第三方平台,自己买来自行车分享给大家,自己买来汽车,充电宝,雨伞分享给大家。
这个模式,在未来可以说有多样化的优势。首先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红利带来的分享经济也好,共享经济也罢,都会大大的刺激市场需求,我们13亿人,一人一辆自行车也是十分拥堵的,而如果有分享经济的第三方平台来执行,可能8000万人口的北京,来2000万辆共享单车就够了,不然按需求,我们得准备五六千万辆才可以。其次,互联网数据的应用,云计算的普及,对分享经济的把握有很大的支撑价值,前段时间我回国去张家口看冬奥项目,发现当地有很多共享单车,因为我一个月前去过一次,当时还很少,我就说来的真快共享经济优劣,结果一个共享单车的负责人和我说,他们的数据显示这边有很大的搜索骑行需求,所以企业加快了布局就来了。
参考页面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