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迎来政策红利 优化布局规范发展
本报记者 韩鹏栓报道近日共享经济政策,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委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培育发展共享经济新业态,创造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拓展共享生活新空间;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生活服务要素供给新体系;鼓励共享出行、餐饮外卖、团购、在线购药、共享住宿、文化旅游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生活消费新方式,培育线上高端品牌;推动旅游景区建设数字化体验产品,丰富游客体验内容;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鼓励康养服务范围向农村延伸,培育农村消费新业态;完善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共享产品相关标准,优化布局,规范行业发展。
这意味着,随着政策红利的加持,共享经济未来在激活消费市场、带动和扩大就业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了解,早在2014年,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吸引了社会关注,共享经济也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历经数年,共享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其产值、就业数等都在稳步增长。发展至今,共享经济迎来一个又一个风口,在对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行业也在“升级换代”中规范发展。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共享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第一,借助网络搭建信息平台。如此可以打破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及时高效地连接闲置物品或服务的所有者与需求者,在大大降低搜寻成本的同时,还能让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得到提升。
第二,以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本质。共享经济倡导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物品或服务的需求者通过共享平台暂时性地从所有者那里获得使用权,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完成使用目标后,再将物品归还给所有者。
第三,重视物品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通过频繁易手所有者的闲置资源,让其他社会成员反复使用,以这种“网络串联”的方式将全社会范围内的闲置资源重新加以配置、整合与优化,从而提升现有物品的使用效率,并实现个体的福利提升与社会整体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共享经济的精髓所在。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同时,共享经济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员工数623万人,比上年增长4.2%;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共享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用户基础;其次,是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存在真实的用户需求,适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是政策对共享经济充分包容,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场景上的广泛支持。
整体上看,共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而激发经济效益的经济形态,能够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并借助互联网平台来解决供需错配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具体看来,何南野指出,一是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全社会资源的浪费。二是有利于创造出更为新颖的商业模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各类细分领域的需求,对扩大内需有实质性的帮助。
促进消费方式转变
近年来,共享经济在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促进消费方式转型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出租车、餐饮、住宿等领域的共享经济新业态在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37.1%、12.4%、7.3%,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20.5、7.8和3.8个百分点;网约车、外卖餐饮、共享住宿、共享医疗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分别达到47.4%、51.58%、9.7%、21%,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15.1、21.58、4.7和7个百分点。
在促进消费方式转型方面。付一夫表示,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由强调产品的“拥有”转变为“使用”,消费者只需要花费比购买价格低得多的金钱支出即可暂时获得产品的使用权,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同时满足了自身需求并增加了幸福感,这也相当于变相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扩大了消费范围,增进了消费者福利。
对消费者而言,何南野认为,共享经济的出现,使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行为发生了转变,由过往的“购买”转为“租用”,从而实现即时消费、便捷消费、顺畅消费,可充分刺激消费需求,提升消费体验。
事实上,共享经济发展至今,其作用不仅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促进消费方式转型,更是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饭店前台的共享充电宝、不断兴起的共享医疗都在实实在在地服务着居民日常生活。
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共享经济而言,同样带来了新的挑战。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受到疫情冲击,居民收入增长承压,由于收入是消费的最重要驱动因素共享经济政策,因此中长期的消费复苏将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共享经济需要在居民收入增长降速的情况下挖掘潜在的消费点。同时,受社交隔离措施影响,商业及服务业提供的线下消费被压制,共享经济应加强线上平台消费,开发共享经济新模式。此外,共享经济实际是打破了劳动者对商业组织的依附,他们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或产品,通过这种创业行为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时至今日,“共享经济”这个概念已不再令人陌生。无论是立足宏观的国家发展,抑或是审视微观的社会民生,走向共享数字化未来,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逆的脚步。
大浪淘沙,共享经济在经过野蛮生长之后,正逐渐稳步发展。同时,随着《电子商务法》的实施,共享经济发展进入了法治化轨道。这无论是对平台还是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件好事。有法可依,才能有序发展。
未来,“共享经济”如何进一步规范发展?付一夫建议,一方面,共享经济平台的经营思维应有所转变。要尝试回归共享的本质,基于市场调研或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认清广大用户究竟需要什么,怎样的共享产品才能帮助到人们的生活,并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创造新的业态、服务与消费场景,切忌盲目地同质化跟风以及“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型发展。同时,还要探索建立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扭转以往对高资本投入的依赖。此外,企业应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除了盈利之外,还应重视在经营过程中对社会、消费者与资源环境的贡献程度。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的监管步伐要及时跟上。在共享经济经历了野蛮增长后,据其特点实施全方位的监管可谓正当其时,而共享经济平台发生的诸多违法犯罪事件更是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为此,有关部门应对共享经济行业提出更为严格的监控标准与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此倒逼平台强化自身安全建设。同时,在打破垄断、防止资本绑架市场以及营造公正透明法制的营商环境方面下大工夫,这些对于促进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