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拥有,拥有的观念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然而拥有不是目的,通过拥有满足需求才是最终目的。只是由于很多情况下只有拥有才能够满足需求,拥有的行为才如此普遍且毋庸置疑。
经济学中,一个经济个体与外界的交易成本太高,通常通过内部化来克服。企业与其他企业开展业务的交易成本太高,就通过自己发展相关业务或者并购来解决。个人搭乘或租借车辆的交易成本太高,就通过内部化——购买车量来解决。
拥有车辆是为了满足出行的目的,如果不需要拥有也能够满足,甚至能够满足的更好,那么,还需要拥有么?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降低了信息传递、信任建立、物资流动等一直困扰传统经济的交易成本。人们突然发现,许多事情可以“外包”解决,不再需要拥有,不强调拥有而强调“按需使用”的共享成了更优的选择。拥有是有成本的,基于使用权同样可以满足需求,拥有变得既不必要,也不经济。
另外 ,交易成本发挥了它神奇的魔力,带来经济秩序的改变。与所有权相比,使用权更加灵活。基于使用权的经济模式中,要素更加流动,经济更加有效率。许多领域因此调整商业模式、重新分工,资源重新配置,经济个体变得更加精简、更加专注、更加专业化。
一直以来人类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资源配置,即资源的分配(所有权)和利用(使用权)。各种社会制度的变迁其本质就是资源配置模式的进化,配置效率高的组织(企业、民族、国家等)更有竞争力。
共享,这种让渡权利的行为,一直在资源配置中扮演着比较边缘的角色。因此,长期以来,并没有基于共享的大规模且高效率的商业行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让共享的渠道更加实时准确,使得一些资源的大规模共享成为可能,涌现出了以盘活网、Uber、Airbnb、WeWork为代表的、以共享为商业模式的企业。
而且,这不仅仅是更有效率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其影响远超经济层面,冲击比经济模式更加稳定的、经年不变的社会观念。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对所有权观念发起挑战共享经济,这一次试图用使用权,或者用更加互联网化的说法---“访问权”,来代替。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1994年出版的《失控》中说,“当所有数据、信息都汇聚到云中,传统基于所有权的模式就会被基于访问权的模式所取代。这也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和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之最大不同。”
租用陌生人的设备、搭陌生人的车、住进陌生人的家、将宠物寄养给陌生人、去陌生人家吃饭… 这些曾经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方面让生活更加经济、方便和有趣,另一方面也在构建社会的信任机制,在冷冰冰的商业行为之外,增加了信任的元素和社交的选项。
共享经济是基于使用权的经济,通过信息技术调动闲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核心不是免费,而是不需要拥有;是一种经济组织模式的调整,进而影响到所有权、信任和社交等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共享经济将对传统经济带来多大的变革?在占有观念极为强烈、信任机制较为薄弱的中国,共享经济将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根深蒂固的所有权观念将受到多大的冲击?我们拭目以待。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