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上市,王思聪打脸
不知道王思聪会不会吃翔,但现在曾经不被看好的共享充电宝或许要迎来第一股了,浙江证监局日前披露了“小电科技”拟登陆创业板上市的辅导协议。如果没有意外,在今年末或者明年初,资本市场将正式迎来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国内共享充电宝市场经过几年的价格战、资本洗牌,现在基本上形成街电、小电、怪兽、来电为核心的共享充电宝核心市场,四者约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外界俗称为“三电一兽”。根据小电科技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进驻国内1600座城市,用户量超过2亿,日均订单量以在百万以上。
同时早已在2018年小电、街电均对外宣布实现不同程度的盈利。现在看来,起于共享单车所带起的共享经济之风中,现在比共享单车更早的证明了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因为到今天为止,我们依然没有看到哪一个共享单车已经实现自给自足,自身造血。
三年时间,共享充电宝大变样
距离王思聪在朋友圈立贴为证的动态整整过去可三年时间,其实在当时,大多数的行外人和风险资本和王思聪的看法是一样的,并不认可共享充电宝。反而更认可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所以从用户需求端到创业玩家再到火热的风险资本,几乎都扎进了共享单车。
当然共享充电宝也在这一波的共享经济浪潮中获得了部分资本的支持,可是在量级上无法和共享单车相提并论,随着2018年共享单车的率先暴雷,共享充电宝享受资本助推的时刻也随之结束了。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共享充电宝的玩家正式开始了生存之战,在有资本助推的时刻,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去争夺增量市场是惯用的方法。1元一小时,或者1元两小时这样的低价共享充电宝的使用者们都遇到过。
资本红利期结束后,便一去不复返,上调价格,实现盈利成了玩家的首要诉求,现在的市价价格基本上都在1.5元每半小时,甚至在一些较为高频的火车站、机场、KTV等场景中,每小时5、6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已是非常常见。在笔者看来共享充电宝今天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短时间内快速上涨的客单价,迅速覆盖了成本支出。
避开了共享经济最大的坑
共享充电宝从开始至现在,发生交互关系的就是品牌运营方,代理网点、用户这三个角色,再没有其它角色的加入,也没有监管角色的存在,所以有较低的运营成本。也即在理论模式中和现实运行之间,两者之间不会出现较大的差距,这一点保证了共享充电宝的运营企业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运营成本,预测自己的发展规模,但共享单车在运营的过程便第一个就遇到了不同地方的监管问题。
随着不同地方出台不同的监管政策,不仅增加了运营的成本,同时也让运营出现了大量的不可预测性,几百元的单车投放到市场上,或许会因为自己的投放不合理,被监管叫停,让投资打了水漂,但共享充电宝完全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共享充电宝避开的这个黑洞,可以说是共享经济之风中最大的黑洞,因为极低的监管成本,让商业模式的运行有了可行性。
共享充电宝仍是一座独木桥
现阶段,共享充电宝只是解决了用户需要充电的即时性需求,日均百万以上的订单完全是极高的市场铺设密度所决定了,对用户而言,只要能解决自己的充电需求就可以,并不会在意是那个品牌,所以这些共享充电宝玩家现在的商业模式就像独木桥,再没有其它的支撑点共享充电宝最大品牌共享充电宝最大品牌,运营方没有任何的竞争壁垒。
更为恐怖的是,充电宝这个市场显然是一个下行市场,随着充电速度的不断加快和电池电量的增加,充电宝退出历史舞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结束之前找到新的盈利点,也是他们下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