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共享”幌子下的骗局
据中国之声报道,近日,一家自称是“共享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打着“响应政府号召,提倡节能减排”旗号,做起所谓“共享充电桩”的买卖。这家公司声称,群众只要认购充电桩,一个月就能回本,一年净赚十几倍。但不少群众反映投资后上当了,且上当者遍布全国十余省,有人竟为此损失十余万元。
在防骗宣传广泛开展的今天,为何还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一方面,一些人盲目相信“低投入高回报”“以小钱换大钱”的投资方式,在利益驱使和骗术刺激下步步“沦陷”。另一方面共享餐厅模式骗局,骗子公司将其违法活动披上了漂亮的“外衣”、打着“节能环保”“共享经济”的幌子,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认购分红”“稳赚不赔”等为诱饵,吸引消费者上当。在此过程中,骗子公司还轮番使用多种手段,给受骗者出具看似规范的虚假合同、制造项目投资火热的假象、实行推荐人拿提成制度等,一步一步诱人被骗、牟取暴利。
打着政策“幌子”、订虚假合同、搞饥饿营销……层出不穷、花样百出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有的以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共享餐厅模式骗局,开展种植养殖等项目的非法集资;有的设置“以房养老”陷阱,骗取老年人钱财;有的炒作“高科技”概念,推出“伪创新”保健品,等等。这些借助新概念、新政策、新事物大行其骗的新型违法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不利于新业态、新模式等共享经济的发展。
遏制新型违法犯罪现象,必须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对打着“发展共享经济”等幌子从事非法集资、骗取消费者钱财、泄露他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不贷。消费者自身也应增强防骗意识,提高甄别能力,在投资、消费中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切忌冲动、盲目、跟风投资与消费,以免造成更多损失。
也应看到,不少新事物在起步发展阶段存在短板或漏洞,让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要布局超过480万个充电桩,以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需求。加快修补政策措施漏洞,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有利于防止骗局、破除谎言、切断违法利益链。(许蓓蓓)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