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股权激励制度解析
==============================
碧桂园到今日为止为大众所熟知的项目股权激励制度有两个共享股权骗局,一个是2012年碧桂园开始推行的‘’成就共享“制度,及2014年底开始施行的升级版”同心共享“制度。
01“成就共享“与”同心共享“
“成就共享”计划曾为碧桂园的扩张提供强劲动力,但这套激励机制的短板也逐渐显现:
(1)按照规定,新项目无论何种原因在考核期内出现亏损,亏损额的20%将由区域总裁及项目总经理承担;
(2)若一年内现金流不能回正,则该考核单元将失去继续参加成就共享计划的资格;
(3)如参加此计划项目最终未能获得奖励,将视情况对区域及项目管理层进行处罚。
而后推出的“同心共享”,强化:
(1)强制投资:集团董事、副总裁、中心负责人及区域总裁、项目经理需要对项目强制跟投;
(2)限额投资:除以上强制跟投人员之外,其他员工在不超过投资上限的前提下也可自愿参与项目跟投,其中区域总裁、项目经理等仅需投资自己区域的项目,占比不高于10%,集团员工可投资所有项目共享股权骗局,但占比不高于5%;
(3)回报机制:当项目获得正现金流后,利润就可分配;项目有盈利时,可进行分红;但如果项目出现亏损,参与者不可退出;
(4)进出机制:在项目投资期间(未判定为盈利或亏损之前),参与者可自由进出。
02万科与碧桂园
(网传万科与碧桂园股权激励对比图)
整体比较可以发现,碧桂园“同心共享”计划与的万科“合伙人制度”无论在参与项目、信息公示、参投人员、跟投方式及限额、回购机制、分红及本金返还条件、退出机制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自碧桂园、万科之后,“跟投”(项目股权激励,即超额利润激励)在房地产行业蔚然成风。根据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7月,中国房地产企业前50强中,有45%的企业实施了项目跟投;前100强的企业中,有35%的企业已实施了项目跟投。当各企业都相继设计、实施了自己的跟投机制后,我们会发现,效果不一,反响各异。
03“跟投”还香不香?
由于经济周期也好,产业转型也好,总之地产行业正在面临又一次转型。前期适用的这种超额利润激励是否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因为项目利润降低后,超额利润还存在么?跟投似乎也略显鸡肋。
另外,跟投的杠杆率是否能够承受,也让职业经理人痛大于快乐!如果说“跟投”的本质是款金融产品,当然会具备“赌”的属性,使用杠杆和配资实属正常;但是,1、双方选择权的对等性和自由度;2、杠杆比例的合理程度;就成了焦点。一旦,某些群体被强制,进一步说,就是被强制使用公司制定的杠杆及配资规则后;这本身就失去了“金融投资产品”赋予投资人的自由选择权。于是,在市场遇冷后,“激励”变成了“被绑架”,一地鸡毛。于是,我们慢慢看到,部分企业对于其跟投杠杆比例的调整。目前,大部分实施跟投机制的企业,杠杆比例在1:2—1:4之间;配资年利率计息为8%-10%。这基本回归了一个相对理性的状态。
今年的开端,与往年有些不一样。疫情后,有一些企业正在优化自身的跟投机制。但地产这个行业的股权激励手段如何进化,是全盘创新还是小修小补,一切都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