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旦 于凤霞:分享经济重构社会关系(下)
【摘要】近年来分享经济在全球诸多国家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大趋势,极大地改变着诸多产业和行业共享经济 重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对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分享经济的发展正在改变并重构着人们的社会关系。本文认为,分享经济的发展是推进社会进步与公平具有有力尝试,并着重从人际关系、个人与群体间中雇佣与归属关系,以及不同阶层群体的流动关系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分享经济的发展在缓解社会标签化、增进社会信任、形成多元的雇佣关系、重置社会身份与归属、畅通流动渠道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享经济 社会关系 新经济模式
五、推进社会公平
分享经济究竟是促进了社会公平还是扩大了贫富差距?这个问题可谓是对分享经济发展最大的争议之一。
支持者们认为,低收入群体在分享经济中更为受益,因为他们享受到了原本难以负荷的资源。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Arun Sundararajan的研究发现,旧金山汽车P2P租赁行业中,收入在中位数以下的消费者们获益显著,而高收入人群的获益并不明显。因为之前买不起车的消费者现在可以在没有车辆拥有权的前提下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车辆的使用权。[5]
反对者们认为,分享经济带来的变革很大程度上只是对资本所有者以及拥有最高级技术的工作人员有利。[6]也有学者将当今盛行的“分享经济”与以往的“赠与经济”相对比,认为传统的赠与经济是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分享经济中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人可以获取到巨额的收益。因此,这些财富的聚集也可能会继续加剧收入的不平等、加大社会的鸿沟。[7]也有学者认为,随着分享型企业变得更大、更加集中化时,会不再顾及公众福利、社区融合以及稳定的就业机会。[8]
事实上,这些反对者们所担心的问题其实是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或出现的必然现象,也是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实践创新的阶段性问题。从长期看,分享经济在扩大供给与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同时也为众多弱势群体参与社会创新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分享型企业也在为更多人群的参与付出努力,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与进步。
通过分享经济,更多的人包括低收入群体享受到某种资源的可能性比原来增加了,成本也相对降低了。或许有人说低收入群体参与其中仍有很多技术上、资源上的限制,但不能只从眼前的个别现实去否定分享经济对低收入群体的作用,而是要从长远角度去看,社会整体财富的增长最终也会覆盖到不同阶层的群体。卡斯特在其著作《千年的终结》中虽然也承认“由于大量的劳动力都深陷于‘旧经济’之中,新的经济中生产价值的能力集中在就业结构的相对小部分,因而也不对称地占有了整个生产的果实”。[9]但同时他也指出“或许过一段时间之后,将有更高的就业比例进入‘新经济’,并将最好的技术与管理实践在整个圈子中扩散开来,那么,将会有更大群人从目前的财富生产过程得到利益”[9]。而分享经济也必然是卡斯特笔下“新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
此外,分享经济的发展为所有人提供了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社会应该为有类似能力或才干的人提供合适的初始资源、发展机会和成功前景,而不管这些人生来是属于什么样的阶级或阶层,强调在机会公平的条件下社会中的各种资源向所有人开放。[10]分享经济的发展使得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获取到以往难以得到的资源。例如产品众筹,每个微小的创意或梦想都可能通过别人一点一滴的助力得到实现。再如知识的分享,教育资源的垄断被打破,让更多人可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共享经济 重构,而不需要长途跋涉以及付出高额的学费。这些资源的获取不会对家庭背景、性别、年龄、收入等提出要求,每个人将获得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分享经济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分享经济是信息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它之所以备受推崇不仅仅在于促进财富的积累、收入的增加、就业的提高、环境压力的减小,更在于分享经济是真正以人为本的经济。任何一种经济模式都不仅仅是为了财富的增加和积累,其落脚点还是在于人,即人们能否从中获益,包括物质和精神。这些财富以外的情感支撑、对社会文化的贡献也是这一经济模式能够维系下去的理由,也是社会的稳定、社会进步的根源。
总之,分享经济最大程度地为缓解社会标签化、增进社会信任、形成多元的雇佣关系、重置社会身份与归属、畅通流动渠道等做出有力的尝试,虽然这一新业态仍面临着发展不成熟、监管不到位、传统力量阻挠等问题,但这些问题是任何一个新事物诞生都将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加强引导、转变监管理念,及时修改不适用的法律法规、完善适应新业态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治理,保障分享经济健康发展,以其最大的潜能实现对社会的价值。未来分享经济充分发展的红利将惠及每一位社会成员,推动人类走向更加开放、和谐、公平的社会。
(……全文完)
参考文献
1. [美]普特南. 使民主运转起来[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2. [美]阿尔文?托夫勒著. 黄明坚译. 第三次浪潮[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6
3. [美]约翰?奈斯比特. 孙道章译.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84
4. Coleman, J.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5. Della Bradshaw. Sharing economy benefits lower income groups. Business Education. Source:
6. 资料来源:
7. Andrew Leonard. “Sharing economy” shams: Deception at the core of the Internet’s hottest businesses. Source:
8. Janelle Orsi, Emily Doskow The Sharing Solution: How to Save Money, Simplify Your Life & Build Community[M]. Nolo. 2009.
9. [美]曼纽尔?卡斯特. 夏铸九等译. 千年终结[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10. 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1.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2016年2月28日.
12. 克莱?舍基. 胡泳, 沈满琳译.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6
13. 雷切尔?博茨曼. 唐朝文译. 共享经济时代[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14. 罗宾?蔡斯. 王芮译. 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原文发表于《电子政务》杂志2016年11期
作者简介
蔡丹旦,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实习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要从事信息社会与信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于凤霞,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综合处处长,主要从事信息社会与信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