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中心的前景怎么样?
谈一下我对共享中心的看法。
利益相关,某五百强十年财务,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KeyUser、报表管理员。已脱离财务,在其他部门工作七年。
作为上世纪末毕业的会计专业本科生,我从2000年参加工作就接触财务信息化,没有经历手工账。在实习阶段就开始协助出具上市公司报表,正式工作第一个月就被分给一台浪潮服务器。你们尝试过在服务器上装win98么?我试过。后来自学Linux和Solaris以及Sybase、MSSql等。
2002-2003年,财务信息系统提升为集中核算,实现市县一体化,2004年实现省级集中核算,2005年在省级集中核算的基础上实施SAP,2006年-2010年由省级分散服务器提升为全国大集中服务器,2008年,做异地在线审批并自动集成SAP数据,实现单据扫描上传和归集。2010年8月,在无数个暗无天日的加班加点以及一身疾病后,本人脱离苦海,离开财务,终于可以回头看。2014年,开始实施财务共享,2017年,试点人力资源共享。
用一句话总结我在财务做的工作:坐在树杈上锯树。
我发现我在财务部门做过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干掉财务部门和裁减财务人员。
共享服务的定义:共享服务是在公司国际化、信息化发展和经营规模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和控制活动的创新,通过对集团内部有关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评估,分离出一部分日常的、共性的、重复性的、可标准化的事务性活动,由集团内部专门机构,即: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统一、标准、快速的处理,实现集团相关部门职能转变,促进集团内部业务流程的简化、优化及标准的统一,进而提高公司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
一、财务共享导致财务工作过分精细化
在财务信息系统和ERP时代,财务人员尤其是KeyUser是很能学习知识的,只要你想,你可以无孔不入,可以打着工作的旗号掌控公司所有业务,公司任何部门对你都会敞开保险柜。本人正是借着这样的知识,才有了后来的调入经营、IT、法务等部门的经历。
但是到了财务共享时代,一切变得不一样了。KeyUser顶多是个联络员,所有的系统层级的管理都在总部,当然总部员工也顾不上,实际都是外包的顾问团队在操作。财务的岗位别切割成很多细小的部分:管报销的不懂报表、管报表的不懂应收、管应收的不懂费用、管费用的不了解资产、管资产的搞不清楚税务... ...不是不想,而是顾不上。每个财务人员都是摩登时代里那个拧螺丝的工人,财务共享彻底把高学历有技术门槛的财务工作者变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
二、财务共享时代的财务结算中心
在财务集中核算的时候,地市级的财务分支机构的牌子由“财务处”换成了“财务结算中心”,这几个字的变化是很微妙的。基层财务机构已经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职能,只是机械的执行上级公司下发的条条杠杠,在异地在线单据审批和收支两条线的束缚下共享经济财务共享,成为一个办事处。
到了财务共享时代,省级分公司的财务分支机构也沦为了结算中心,虽然没有换牌子,但已经完全失去了财务自主权。尽管分公司的财务机构还建在,但其职能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资金实时划拨至集团公司的财务公司,成本由共享中心结转,报表由共享中心出具,所有原始单据均扫描上传至共享中心。
分公司财务人员并没有大量减少,主要原因是财务基础工作过多,比如报销管理、单据整理、往来对账、资产现场管理等工作都不可能在共享中心完成。但是,更“高级”的管理职能已经全部丧失了。分公司的财务机构已经很难成为影响决策的机构了,而财务人员,也从高级管理人员沦落为做账员。
有个例外,财务分析岗还是存在的,这个岗位的技术含量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有可能,财务人员应该尽量向这个岗位靠拢,当然,代价是无休止的加班和改材料......
三、财务共享中心本身也好不了哪儿去
在分公司财务没有什么前途了,去共享中心会不会更好一些?然并卵。
为了降低成本,集团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通常设立在人力成本比较低的地方(比如我司设在东营),所以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在财务共享中心混,在经济上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由于共享中心分工高度明晰,导致财务人员更是了解的范围少之又少共享经济财务共享,如果将来脱离共享中心后,可能对整体财务状况一无所知。
财务共享中心的级别通常不高,而财务人员又多的离谱,因此正常的职务升迁是非常艰难的,加薪也是一场梦境。想抽空学CPA吧,对不起,要加班了。想跳槽吧,除了手头这一点点简单重复的工作,别的方面几乎从未接触。
四、财务共享是大型集团降本增效的必经之路
反过来,从集团企业角度来看,财务共享中心太划算不过了,不用加薪、不需要多设岗位,就能高效的处理财务工作,在对分公司财务管控方面,甚至比以前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国际巨头和国内寡头都开始实施财务共享。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