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古今之路 为什么你手里的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了?
三五元一小时的价格成了常态,99带回家的电宝能摆满一柜子。几乎24小时与手机紧密连接的人们托起了共享充电宝市场,王校长早年立下的flag成为传说,聚美陈欧也曾豪掷3亿投资街电,一时风光无两。
但好景不常在,曾经名列榜首的街电在陈欧投资后连连掉队,跌至市场第五。小电科技深陷裁员风波,计划裁员2000人,多个部门裁员比例达50%;由街电、搜电合并成的竹芒科技也因并购发生裁员;怪兽充电股价已自最高点跌去超八成,目前市值仅2.46亿美元......
当资本散去,提价不再成为头部们的保命符,仰仗着数以百万计的网点和用户做“白酒”的充电企业也没有拿下新的增长曲线和故事。一年过去了,口碑和销量未见增长。
抛开互联网项目的外包装,同质化、烧资本、高运营、提价快的共享充电宝本质上仍是一门生意,抢下核心商圈的核心位置,地推铺满大街小巷后,下一步该怎么做?深陷泥潭的共享充电宝们是否还有拿得上台面的故事?
在给出答案前,我们需要拨动时针,回到故事的起点。
01、共享经济发展史
共享经济的古今之路
乘共享经济之风逍遥直上的企业,前有Uber、Airbnb,后有滴滴打车、三电一兽。对于尝过甜头,深知其便利性的消费者和投资人而言,可谓如数家珍。
早在远古时期,字面意义上的“共享”就已经出现。人们群落而居,共同占有领地、使用工具。
据《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相关记载,13世纪末,马可波罗到达杭州时,便看到街车往来驰聘。街车作为车行的租赁车,不归使用者个人所有,那些喜欢游乐的男女常常雇它代步,这种车子一般被称为长车。车顶上有蓬,四周挂有绸幔,可容六人乘坐。其使用规则与现代共享单车类似,一般采取时段制或日租。南宋诗人刘辰翁所作词《永遇乐·璧月初晴》“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描写的就是这种情形。
明清时期,长车已有改进,两个轮子用马或牛拉,设有带窗子的车厢,前后或左右开门,可坐两人或多人,因为车厢有点像人工抬的轿子,故名轿车,当时的乡村人家遇红白事时常租用轿车来拉人,专营租借的车行生意相当红火。
时至现代,共享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197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 Spaeth)在论文中提出共享经济这一概念。
“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由短缺经济逐步转向过剩经济,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并不能充分使用,于是共享经济现象在这几年频繁出现,人们通过移动通信等科技的介入,使得大部分闲置物品得到充分使用。”
各类共享经济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以Wework为代表的为个体劳动者解决办公场地,到以为解决资金问题而诞生的P2P模式;从解决出行问题的Uber,到解决住宿问题的Airbnb;从国内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逐渐迈进我们的生活。
现代共享经济的出现,主要是由三种因素所推动。
第一,经济危机出现。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大部分人的收入增长都陷入停滞。为了节约成本,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大批共享经济类企业于08年到10年间出现。
第二,长期产能过剩。人们之所以可以共享资源,是因为市场供给大于需求,过多的物品被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物品难以被充分利用,这些过剩的存量物品需要通过共享来完成更加合理的配置。
第三,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诞生之前,人们想要共享资源相对麻烦。近年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消费者不但可以轻松找到他们所需要的物品,还可以将自己闲置的资源分享给他人。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公司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大类,一是C2C,二是B2C。
共享经济起源于C2C模式,作为最普遍的共享经济类型,用户与用户能够面对面交换资源和需求,其特征主要有:高频需求、相对标准、需求缺口。但C2C的局限之处在于:其一,标准化的产品伴随着非标的服务,例如虽然滴滴能够提供打车服务,但因为司机的不同,导致最后客户得到的服务不同。其二,资本结构难以优化,滴滴能够改善叫车效率,却无法改善包括车辆成本、燃油费用和人工服务等方面的成本结构。其三,C端的供给可能无法持续,有些行业面临增量萎缩的情况。
在这一情况下,B2C模式出现。2015年前后,一众共享单车与共享充电宝公司横空出世,随着产品投放规模不断加大,边际效益提升,成本下降,网络效应越发强大。
一般来说,行业都会经历快速起量、泡沫破裂、行业出清后持续成熟发展的几个阶段。在资本的狂热追逐下,共享经济的许多赛道极度膨胀后萎缩,而疫情更成了许多扩张计划的阻断剂,部分细分领域如闹剧般收场再消失。现如今,为数不多存活的高需求赛道,如充电宝赛道伴随着激烈竞争,烧钱抢占市场份额的时代成为过去,如何在存量市场中逐出一条血路成了一众创始人及团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在面对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拨动时针,将一切调回最初的模样。
02、烧钱、断电的充电宝
竞争格局: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2016年,共享充电宝赛道诞生。
共享充电宝的底层需求依托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支撑。2016年,恰恰是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正增长的最后一年,也是移动互联网完成普及的一年。
据数据显示,我国的移动设备保有量早在2018年就超过13亿,每日充电行为超10亿次,其中有超过1亿次发生在家或办公室以外的场景,这验证了充电宝市场模型中的“高频”。而有限的电池续航时间及当代人对手机的高度依赖,则验证了消费者对充电宝的“刚需”。
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握在都市男女手中的充电宝大抵逃不开“三电一兽”中的任意一个。“三电一兽”,即来电、小电、街电和怪兽充电。根据2019年底的数据,“三电一兽”加起来占据了96.3%的市场份额。此外,美团也是一位不容小觑的实力玩家,其早在2017年就在石家庄、青岛等地开展过小规模的共享充电宝项目。在“三电一兽”格局逐渐明朗之后,美团在2019年8月再度重启了这个项目。现如今,我们也经常能够在街头巷尾看到美团的共享充电宝。
2021年3月12日,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文件。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9年和2020年,营收分别为20.22亿元和28.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和0.75亿元,其连续两年实现了盈利。截止2020年底,怪兽充电累计注册用户2.19亿,较上一年增长7000万,其网络共有超过66.4万个POI(商户投放点位数),可用充电宝数量约536万个,较上一年增长18%。怪兽充电在2019、2020两年无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让投资者们相信“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2021年4月1日,怪兽充电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当天公司股价一度达到了21.29亿美元,成为了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为了应对怪兽充电上市后带来的压力,街电和搜电在2021年5月6日完成了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定名为“竹芒科技”。“三电一兽”摇身一变成了“小竹兽”。
模式变化:集体提价、寻求第二曲线
渠道为王、点位为王,共享充电宝操盘手们对此心知肚明。
在发展初期关于共享充经济,通过多次融资、不断扩张新点位、占领CBD核心位置,并以极低的租赁价格养成消费者习惯,占领消费者心智是一条合理的路径。现如今,人流量多的地方早已被抢占一空,各家增长陷入停滞。集体提价成了一致的共识,或许也是它们当前的唯一出路。品牌的底气在于,电量对手机来说是刚需,而手机对现代人来说也是刚需,大多数人因麻烦还是不会选择自带充电宝。即使涨了价,多数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还是得使用共享充电宝。
但也有大量的消费者不再愿意为共享充电宝买单。对此,品牌的应对方式之一是提高营销占比。2021年,怪兽充电收入35.85亿,同比增长27%;毛利率84%,营销费用占收入比重82%,全年净利润亏损1.25亿。回看20年,营销费用占收入比重76%,19年,营销费用占比67%。在如此激烈的战役之中,怪兽充电21年营收仍有所增长,背后离不开租金提价,一切再度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此外,充电宝的产品服务缺乏技术壁垒、同质化严重,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品牌的核心产品充电宝仅仅由外壳、电芯和控制电路板三部分组成,有的充电宝成本单价甚至不到30元。消费者随便走到一个共享充电宝的机柜前,只需重复三个步骤:扫码、付款、租借。每一个产品都是一样地能够支持三种充电线,拥有一样的充电容量和充电速度。人们急切地想要租借一个充电宝时,不会为了某个品牌而特意绕路,只会选择离自己最近的。使用完成后轻轻插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如果说疫情早期的市场对共享这一模式还抱有幻想的话,后疫情时代下的种种新常态则让人不得不对共享产生怀疑。品牌和团队们把共享充电宝包装成互联网项目时,我们不妨去看看它们运营的商业本质——重运营、重精细化,充电宝更像是一门生意。
当我们把充电宝和奶茶业态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两者的商业逻辑其实一脉相承,区别在于充电宝的投入产出比更高。打一个比方,喜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8亿,公司市值55亿;怪兽充电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亿,公司市值2.5亿美金。去掉系统性风险后,二级市场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回归商业本质,这就是一门生意,没有互联网溢价的生意。充电宝想要赚钱,需要牢牢把控的是核心商圈的核心位置。
诚然,品牌不是没想过发展第二曲线。21年上半年,正值投资人疯狂砸钱消费品牌,怪兽团队也瞄准了这个风口,开发了白酒品牌“开欢”。仰仗着60多万个网点及2亿多名用户,操练起了第二曲线,但一年过去了,未见口碑和销量发展。
03、充电宝路在何方
时至今日,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似乎迎来了“至暗时刻”。
作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的怪兽充电没能保持当年的“巅峰状态”。其股价表现持续萎靡,股价较最高点已经跌去了超八成,2021年年报净亏损1.25亿元。
另一家小电科技,近日也被曝出预计裁员约2000人,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0%,且未承诺赔偿,并且此前小电科技还曾两度上市失败。搜电与街电合并而成的“竹芒科技”情况也不容乐观关于共享充经济,频频传出市场部员工被裁的消息。
种种迹象表明,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局”。但我认为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大部分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永远都不会思考自身的问题,而遇到困难时,就会开始反思并且进步,行业也是如此。
“死局”看上去是无解了,但这往往能激发行业内玩家进步迭代的动力,对创新模式的探索;如果新玩家能够解决行业当前痛点,或许会带来新的可能性。品牌们能否走出当前这一局面还没有答案,但“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剧本。
对未来的思考
要想走出目前的这个“死局”,我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第一,做出产品力。在过去的时间里,大家都太相信渠道为王了,一切以扩张速度快为先,迅速地抢占市场份额,没有人有时间考虑产品本身。但目前这个市场,或许正是反思产品的时候。我认为任何ToC的生意,产品与服务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带给客户最直观体验的东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ToC生意的本质。具体到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品牌如何做出差异化和产品力就是关键。而事实上,也正有人在这么做。闪葱以“充电快三倍”的产品切入共享充电宝行业,并提出每天10元封顶的定价策略,其背后的公司品胜电子,能够很好地支持它落实这一策略,从而成为市场的“搅动者”。
第二,继续以渠道为主进行下沉。一二线城市的点位布局既已完成,品牌有必要向三四线城市进一步下沉。但由于城市发展相对迟缓,消费者缺乏市场教育,于企业方的现金流而言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但长远看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在其他城市同样具备可行性。
第三,利用数字赋能业务。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大概率都要在存量市场中进行“内卷”,既然要进行“内卷”,那就做到极致。企业利用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属于常规手段,也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做的。但对于共享充电宝这样的业务,我认为大数据或许是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目前点位布置都相当广,有着海量的消费者租借数据,完全可以使用算法,将这些数据利用起来。
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后,用算法分析,从而得出消费者的地理位置分布、消费频次、消费偏好、消费时间等等,在最优的位置投入最多的资源布置点位,并且可以尝试进行差异化定价,这样即使是在存量市场,也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在有了一定的数据积累后,这些数据就能够成为公司的护城河。算法对于共享经济中的另一家企业—滴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这是它的护城河之一。它的算法可以使司机使最优的效率进行接单、路线规划等动作,并且能够完美地将乘客与司机匹配起来。
04、生存与发展
我一直以来对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都是深信不疑,因为它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我出门在外急需为手机充电时,一个共享充电宝确确实实地给我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即使是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暂时陷入了死局,我也坚信它的未来是光明的。但是在通往光明的路上,还是要先生存下来,先生存,后发展,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与愿景,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砥砺前行。
关键词: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