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能共享的只有单车么?
共享单车:忽如一夜春风来
出行领域的战火,从滴滴、Uber间的中短途竞争,一直烧到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竞争中。腾讯、红杉资本、蚂蚁金服等资本大鳄的不差钱让各种颜色的单车们在短时间内频频融资,成为2016年风投最吸引眼球的领域;并快速形成了以ofo、摩拜为领军,Hellobike、优拜、小蓝、酷骑等紧跟的局面。同时我们看到不仅互联网巨头、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的投资机构杀进共享单车,我们耳熟能详的自行车品牌永久、飞鸽、凯路仕,以及曾经在公共自行车上有所作为的企业也强势加入到这个线上线下联通的市场,从事分时租赁的公司也不甘寂寞想要在风口上分一杯羹。
两个轮子的自行车,一搭上“共享”,为何就能跑得快?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产业模式的成功基因。共享单车在技术上实现了从“有桩”到“无桩”,一举打破了空间限制,解决了短途出行的痛点,同时也符合低碳节能、绿色出行等环保理念和政策导向;二者在互联网和资本的叠加风口下,成为被吹起来的“猪”也就不足为奇。
共享产业:成长的烦恼
共享单车作为一项新事物在资本的热捧之下,短短几个月就风行为热点,迅速而野蛮地融入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红、黄、绿等颜色交织的单车彩虹在扮靓城市的同时,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首先,共享单车同质化严重是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各家单车定位趋同,除了颜色差别之外,在品牌的其他内涵上没有本质性区分;其次,城市单车事故最近也时见报端,在责任认定以及平台是否担责等方面,现在的市场规定并不成熟,而相关的保险措施也未能跟上。一旦出现骑车人遭遇事故,是否能获得全额保险理赔,会不会引发法律诉讼等,也是运营方难以规避的风险之一。
共享经济:行稳方能致远
共享单车作为“使用而非拥有”共享经济模式成功试水的先行者,面对其规模快速扩张、产品快速渗透、影响快速蔓延的新型特征,我们必须创新传统的监管思维,才能实现创新与规制的有机结合;才能避免共享经济像野马一样横冲直闯地搅乱市场经济;才能确保资源共享的效用最大化;也才能留给共享经济一片晴朗的天空。
“共享文明”如何养成?莎士比亚有一名言:城市即人。公众作为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成为共享单车的呵护者和维护者,展现城市公民的文明形象。共享企业可采用共享信用分约束用户,同时强化信用互联共享,从技术创新、加强管理等方面入手,用优质服务、规范管理助推公众提升文明素质、养成共享文明,从而促进共享经济持续发展。
“共享文化”如何扎根?运营平台应联合政府部门、媒体舆论以及社会公众形成群策群力,在保证骑行者路权的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强化违规监测共享经济下的事物,提高使用者的租车成本;同时也可考虑将数据接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提供信用场景,加大使用者的违规违法成本,从使用者、平台以及政府作为三个层面为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近日,共享单车死亡消息不断,先是酷骑单车,后是小蓝单车,最近的是彩虹单车。小蓝单车、野兽骑行创始人李刚发表公开信,承认融资失败、运营失误,小蓝单车全权交于拜客出行,又一家共享单车企业黄了,还留下了一堆用户的押金没法退。
共享汽车就像当初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下的事物,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和资本进入,据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260家共享汽车公司正在运营,但市场并没有这么大,而且所谓共享模式与租赁似乎区别不大。共享汽车的模式与单车差别不大,但又有区别,如汽车需要停在指定区域。另外,按公里计价或小时计费并不如按天计费的租赁来得便宜,主打“临时开车”的需求也是个问题。而随着市场完善,预计共享汽车也会像单车一样,只是极少数公司能活下来,友友用车的倒闭已经是一个警示。
此外,共享模式火起来的时候共享充电宝这种东东似乎并没有真正红起来。答案很简单:需求不大。目前,包括乐电、小宝、河马甚至明星企业Hi电均倒闭或陷入裁员降薪风波,巨头如美团也暂停其共享充电项目,整个市场的趋势已经很明显。频繁、巨大的需求是共享经济模式的前提,充电宝这种99元一个的东西,还是自己备着更放心
能共享的只有单车么?你又错误的估计了中国人的想像力,除了上文的交通共享以外,餐饮共享;住宿共享;物流共享;知识技能共享;金融共享;生活服务,共享无所不在。
但是这么多共享经济又有几个是真的赚到钱了么?前几日刷爆朋友圈的彩虹单车事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创业人员烧光了投资人的钱,其他方面管理跟不上,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整个公司的倒闭。除此之外的共享睡眠舱也一样,在风头正劲的时候被有关部门取缔。
所以说,那些现在正在共享经济中挣扎的人们和想要进这个坑的人们,奉劝你们一句,你们现在都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一旦时机成熟,要么是被BAT吞掉,要么是被BAT抄袭挤兑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