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厨房”不是做菜那么简单
为响应餐饮行业领域的“共享经济”,共享厨房已经有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出现的趋势,它们的出现不仅降低了餐厅的运营成本,为食客提供美食与服务,还可以帮助商家完成连锁的突破,它们甚至可能演化成新型的服务商
经常逛购物中心的人肯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商场里的老店过一段时间就被新店替代,想要再一品美味,餐厅却已不知所终,淘汰率高也让餐饮老板们挠破了头。
据《中国餐饮报告2018》显示,2017年年底比年初新增了311万家餐厅,但关店数是开店数的91.6%,平均每家餐厅的生命周期仅508天。之所以淘汰率高,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餐饮业“三高一低”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圆满的解决。
过去几年,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正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以Airbnb、Uber、Wework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商业平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而在新零售领域,共享厨房正响应着餐饮行业领域的“共享经济”,他们不只可以为食客提供美食与服务,还可以帮助商家完成连锁的突破。
共享厨房的出现,降低了餐厅的运营成本,也逐渐被许多餐企所接纳,那么它是不是就可以视作餐企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了呢?
风口下崛起的“餐饮版共享空间”
共享厨房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围绕家厨的共享餐饮模式,业务聚焦在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中央厨房和共享厨房服务。以美国纽约的UnionKitchen、佛罗里达的YourProKitchen、意大利的Eataly、曼谷的TheCommons为代表,他们为入驻的餐饮创业者提供场地、设备,以及一系列专业餐饮运营咨询。
作为餐饮行业的新模式,共享厨房这样兼具商业地产和餐饮零售属性的“联合餐饮空间”,具备了几大价值优势:
降低成本:有利于入驻商户降低房租、人力成本,提高开店效率;
提高收入:共享厨房以“社区”的形态,不同品牌之间可以互相带来客流量,增加销售额;
保证食物的品质和用餐环境,提供运营方面的管理支持,提高综合竞争力;
为品牌商家提供孵化基地,和外卖产业相辅相成,将外卖餐饮流程标准化。
共享厨房解决了空间运营效率和开店成本的问题。而堂食和外卖共享食堂的运营策略不同,前者需要线下人流支持,选址压力更大;后者只需覆盖3公里左右的周边直径范围。
国内打造联合餐饮空间
餐饮商户“拿证难”是公认的,对于纯外卖商户而言,面积过剩、前期成本投入过高不断挤压着餐饮商户的生存空间。
长久以来,餐饮B端市场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像大食代这样的传统美食广场,长期以来固有的形式造成了很多硬伤。共享厨房的出现填补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缺,同时挖掘了行业价值。
共享厨房从最原始的提供基础硬件设施,到如今已能为餐饮商户促进店铺快速规模化,构建统一供应链,甚至利用大数据运营做到实时改善产品和营销等各个流程。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厨房也呈现不同的形态。
在共享经济风口下,国内餐饮行业也陆续出现了各种共享厨房品牌:熊猫星厨、育膳房、食云集、吉刻联盟等,他们通过打造堂食+自提+外卖的全场景模式,实现Wework类型的新餐饮概念。
育膳房美食、酒吧和生活方式精选集合店
育膳房是2200平米的旧工厂改造而成美食和生活方式体验中心,由创客空间创始人王盛林等人于2016年联合创办共享厨房项目介绍,是复合型餐饮空间。
育膳房两层空间占地2200平米,用餐饮为载体的精品生活方式。其中美食和美酒占比70%,此外,还有精选集市、手作课堂、花艺教室、开放厨房,以及40分钟电影短片的放映。
目前已入驻的品牌包括:林更新的爸爸烤肉、NOOXO、石头食堂、Pho3越南粉、三里夜市、利民火烧、布乐奶酪、72般创意饺子店等近30个品牌。
育膳房的主要盈利方式是租金+销售提成。这个项目的最主要目的是扶持、孵化一些小型餐饮企业,为所有年轻餐饮创业者们提供机会与平台,他们只需要把精力专注在食物上,其他一切由专业团队运营打理。
除了线下体验,育膳房还与达达配送、外卖平台合作外卖订餐服务,覆盖直径2公里的周边地区。
据悉,育膳房计划明年在其他城市开设五家门店。选址更倾向于选择综合优质住宅和商业社区双重属性的地段。
吉刻联盟ToB端赚取租金差价
吉刻联盟是从海底捞分离出来的互联网餐饮公司,由创始人史晓明于2015年在上海成立。2018年6月底,刚获得由五岳天下领投的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据了解,资金将用于拓店以及加强门店的智能化改造。
吉刻联盟聚合了众多餐饮品牌,只针对外卖商家服务,并通过赚取租金差价实现盈利的企业。目前已入驻的餐饮品牌累计达到150余个,包括互联网咖啡品牌Luckin’Coffee、南京回味鸭血粉丝汤、海金滋、七爷家、曼玲粥铺等,同时与小南国、海底捞、望湘园等大牌达成合作。已开业门店日均订单量超过3000个,每家门店平均3个月回本。
吉刻联盟在上海开了四十余个营业点,接下来将在江浙沪等地开办新站点,近期目标将是50家,同时也将引入更多最具线上基因和跨界能力的优质品牌进驻。其主要选址在一流的商圈,在300~500平米的面积里,分割成数十个独立厨房后出租给餐饮商户,同时提供外卖平台的各种业务支持服务。
熊猫星厨
从场地到线上运营一体化服务
熊猫星厨是一个创新型互联网餐饮服务平台,2016年在北京成立,主要为外卖品牌提供从场地厨房到线上运营的一体化服务,包括原材料采购、外卖线上运营、数据分析及品牌打造等全方位服务。还为企业提供团餐定制服务。
熊猫星厨目前在全国已有75家门店,分布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共享厨房。在未来规划方面,熊猫星厨一方面将开展对公司团餐的探索;另一方面,在保证品牌基础上,开始致力于孵化新的、更有竞争力的外卖餐饮品牌。
熊猫星厨已获得500余个优质餐饮品牌加盟,包含健康轻食、生活轻奢、传统美味、创新美食等多种品类。旗下其中30%的创新品牌和70%的成熟品牌。创新品牌可以完成初始积累,小恒水饺、鲜芋仙、一品小笼等成熟品牌则可利用熊猫星厨成本低、便捷等优势进行加速扩张。
黄小递“会销模式”招商体系
不同于熊猫星厨和吉刻联盟,黄小递于2017年年中才开始运营,定位同样是共享厨房,强调外卖业务,在2018年末获得了数千万的A轮融资。目前,黄小递已拥有72家门店,主要分布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城市,在选址上倾向于“一流的商圈、二流的地段”。
而黄小递相比其他共享厨房,其招商体系采用了“会销模式”,将招揽、谈判、签约各环节拆分开由团队共同负责,进而避免人员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而在融资过后,黄小递宣称将从共享厨房转型为新餐饮运营服务商,相比其他共享厨房品牌采用的直营模式,黄小递主要采用了存量市场改造的轻资产策略,即寻找存量市场中50%~60%盈亏平衡,但追求进一步利润增长的美食广场,输出运营能力。
黄小递此举主要是希望存量市场改造的策略,能让品牌的新店拓展速度极大提升,并且改造周期压缩至15天。
随着行业的发展,头部企业纷纷转型并将服务做深,转型为新餐饮运营服务商后,黄小递今后将主打互联网时尚融合餐厅,即线上线下美食城。
食云集
餐饮新零售场地及服务提供商
食云集自2016年进入餐饮新零售领域,先后两次获得千万级美元的A轮和A+轮融资。目前已覆盖南京、上海、北京共12个线下联合餐饮空间,另外有近10个已签约门店将于下半年陆续开业,总面积近25000平米。选址方面,主要是以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圈为主,消费客群主打白领餐饮市场。
食云集结合了美食广场、商业地产、外卖这三种元素,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餐饮服务。一方面帮助传统餐饮品牌线上化,另一方面助力互联网餐饮品牌实体化,让餐饮品牌可以“拎包入驻”。开业两年多以来,食云集已经做到单点日均3000多单,月流水150万元左右。
近日,食云集还与国内联合办公品牌氪空间达成战略合作,瞄准办公人群和场景的吃饭升级。联合棒约翰、DQ、连咖啡、汤先生等众多餐饮类头部品牌,成为首家与联合办公空间进行合作的餐饮新零售服务商。
商户迭代倒逼共享厨房升级
几年内,共享厨房由主要出租厨房的1.0版本跨入了做外卖品牌孵化器的2.0时代,然而“保姆式”一体化的服务并不是被所有人喜欢和认同。
像外卖初创品牌本身资金有限,对这种全案策划和整体代运营的需求不高,一些小店铺的日常运营并不需要代运营。从门槛和可选择性上,共享厨房给外卖的餐饮小商户们多了一个选择,然而后续的实际服务和效果如何才是真正测试其品质的标准。
外卖商户也并非稳定,随着时间一茬一茬地换,“招商难”也成为共享厨房的主要工作重点。培育、孵化或吸引有竞争力的外卖品牌,也成为共享厨房优先考虑、优先解决的问题。
另外,餐饮商户的升级迭代也倒逼着共享厨房的升级迭代,一旦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就会面临被市场驱逐的风险。不升级迭代,就无法培育、培养吸引有竞争力的外卖品牌,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除了以上,如今有许多餐饮品牌正期待着共享厨房可以对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起到冲击作用,而共享厨房能否对外卖格局产生关键性的颠覆共享厨房项目介绍,也有待时间检验。
宗禾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