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丨“逆风翻盘”的共享充电宝
从“共享经济”的概念出世以来,其抛物线式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大到单车、汽车;小到充电宝、雨伞、按摩椅,在共享经济的框架下摸索最佳的变现方式。短短几年,五花八门的项目从炙手可热到无人问津,也让市场投资者对共享模式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共享领域突然跳出一匹让人始料未及的“黑马”:共享充电宝盈利了。
2015年共享充电宝的面世,于2016年前后迎来投融资高潮,再到2017~2019年的低调发展,共享充电宝经历了4年的发展。去年5月,街电宣布已实现规模化盈利,峰值订单突破180万每天。
今天,ofo单车陷入退不出押金的尴尬;途歌共享汽车资金链断裂;但餐馆、商场里的共享充电宝柜机依然亮着纷米智电共享充电宝,共享充电宝为何能活下来?
1
诞生于争议中
时间回到两年前,共享充电宝成为市场投资的宠儿纷米智电共享充电宝,整个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10天融资3亿、40天达到12亿的疯狂增速为资本市场注入了兴奋剂。
与此相反的是,公众对这个新生项目的态度并不友好,思聪同学在朋友圈放出狠话“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
多方的质疑不断,认为共享充电宝业务未落地时仍是伪需求、重投入,且盈利模式不清晰,就像是随时会圈钱跑路的模样。
在共享经济浪潮中,共享充电宝不能说是最不被看好的项目,但也绝对是被预测走向灭亡的大热门,任谁也想不到故事会迎来这样的发展。
2
普及在习惯里
现代人的安全感不是来自钱包,而是手机电量。
为什么大多数人最开始认为共享充电宝是伪需求,是因为对于有电量焦虑的低头族来说,随身携带充电宝才是最有安全感的方式。
然而,现实中没有人手机永远有电,永远记得随身携带充电宝,尝到甜头后,不带充电宝的可能性高,走到哪儿都有柜机,为何要多此一举?
伪需求,在急需充电的时候就成了刚需。
共享充电宝当点位不够密集的时候,它难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但当它实现全面铺开的时候,对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培育作用是巨大的,它通过海量的点位铺开,成功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
2019年7月17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报告称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总体实现了稳步增长:全年用户规模达到了1.5亿人次,共享充电宝市场正在稳步成长。
从2018年1月至今,共享充电市场呈现出波动性增长,虽然并非一路稳增,但总体态势还是增长态势。在商场餐厅、机场以及一些其他休闲娱乐场景成为了共享充电发展的主战场。而艾媒咨询的报道则称 2019 年中国的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规模将达到 3.05 亿人次。
落地前爱答不理,使用后爱不释手--质疑者也转变为喊出“共享充电宝真香”的依赖者。
盈利在模式上
同样盈利模式简单清晰、更符合用户刚需的共享单车,原本也是一门不错生意,只可惜在资本的揠苗助长下成了一地鸡毛。共享充电宝最初被批得一无是处 ,在资本相对理智的情况下反而能够以较为合理的节奏发展,但存活至今,乃至实现盈利,源于其设备载体的功能多样性。
共享充电宝业务发展到后期,活下来的企业都已建立了较稳定的盈利模型,除了产品本身租借产生的费用,依附于强消费场景的设备本身也会带来线上线下的广告投放收益。
所以,线下市场成了“香饽饽”,行业者目光聚焦城市大型购物中心、酒店、影院、机场和高铁站等大型交通枢纽、连锁餐饮品牌等消费场景。
我们开始思考,当共享充电宝进入纷米智慧商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在规划中,纷米智电由此诞生--纷米将从商圈入手,发力商家矩阵,驱动数字化运营。
纵观目前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未来还是有很大的上行空间。
用户已经培养出了为共享付费的习惯,与此同时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还远未开发到极致,这意味着用户的需求习惯还有很大的培养潜力。
另外,未来5G风口来临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共享充电行业还能得到更大的成长。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