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之真伪
共享经济,单从名字看,就充满了浪漫色彩,温馨而美好。虽然这几年显得格外火,但究其本质,共享经济其实也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就有之。
比如啊,我想在墙上打个眼儿,挂幅装饰画,为了这种小任务,就完全没有必要先去置办一个冲击钻,大可以把邻居家的借来用一下;或者,客厅吊灯的灯泡儿憋了,也根本用不着现买一架高梯子,还是可以跑去邻居家里“拿”。当然,邻居在过日子的时候缺什么了,也照样会跑到我这里来借用。
这显然是一个双方得利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种一借一还的交往过程中,我与邻居的友谊也日渐加深,这当然也算是对社会和谐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和邻居之间的这种“共享经济”,虽然规模很小,但“DNA”却一点儿也没走样儿,牢牢把握住了共享经济的关键,即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有助于社会运行成本的减少。从这个角度说,这几年几乎火透整片天的一些所谓“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什么的结果,其实是一种伪共享经济。
比如“共享单车”这种业态,其本质就是一个租赁企业,与租飞机的、租轮船的、租工程机械的企业没太大的区别,只不过它的服务对象是个人,同时把最新的IT技术固化在单车上,增加了使用者的便利性,改善了其消费体验罢了,跟真正的共享经济实在没啥关系。“共享单车”如此,那些所谓共享的什么“滴滴答答”之类的出租车公司,就更跟共享经济不沾边。
伪共享经济这些年来大行其道,显然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以共享单车为例,租车人花1块钱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投资人惦记着资本市场的奖励,公司获得了大量的沉淀资金,可以放心大胆地拿去搏利,自行车生产商也焕发了第二春,各地政府也节约了一部分出行投入;如果也有什么人受损的话,那大约只能是“黑摩的”司机以及电动三轮车生产商了。虽然多方受益,“坏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确实是个好事情,但这与真正的共享经济搭不上边,还是在增量上动脑筋,消耗、占用了更多的资源,也意味着更多资源的浪费,实在不是一个很环保的事业。
如果有一个这样的企业,在存量资源上动脑筋,号召大家把家里闲置的自行车贡献出来,统一安装IT车锁及定位系统后投入市场,贡献者可以获得部分租车收益,同时也有资格付费使用别人贡献出来的自行车,而管理平台获取相应的管理费用。这种模式,大约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共享经济吧。
不过,这样的共享经济估计很难共享下去。为什么呢?最主要的是,没有了租车押金的急速、大量归集,管理平台可掌控的资源大打折扣,管理者的干劲儿估计就要大受影响;而没有了一口吃成大胖子的诱惑,这年头儿,投资人们都鸡贼得很,谁又愿意把真金白银砸出来?更关键的是,动员人们把自己的自行车“交”出来,必须有人与人之间的充分信任为基础,这就真的有点儿难了,两个邻居好沟通,而一群人的沟通,许多时候共享经济是什么的结果,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像“顺风车”这样的共享模式,其实最主要面临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乘客会担心自己是不是上了一辆改头换面的“黑车”,而司机也免不了担心是不是搭了一个坏蛋;同时,政府也马上要担心出租车司机们会不会因此“造反”……这些问题要解决起来,实在是挺麻烦,而且短期之内没解决的可能。所以,真正的共享经济就总也共享不起来,于是,花枝招展的伪共享经济就满大街都是,而我们也只能跟着潮流说――共享经济的春天真的来啦!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