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之共享雨伞为什么可以获得那么多投资?
共享雨伞的使用背景:
共享单车市场火热,街头随处可见,共享经济从前面滴滴出行共享雨伞需要投资多少,共享单车开始,共享经济的模式就被大家尝试到各个领域。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将闲置的资源给别人,充分利用资源利用率。根据共享app开发机构中伟科计算机研究院获悉,共享雨伞某品牌近日获得了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共享雨伞造价较低,是相对的轻资产,共享雨伞的普及,让伞变成像公交车、路灯一样的公共财产,个人不必再自备雨伞,有需要的时候取用即可。
忘带伞、懒得带伞这种即时性需求是共享雨伞切入的需求痛点,从用户避免浪费、重复购买的心态考虑,共享雨伞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一方面,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完成了 " 共享经济 " 的市场教育工作,培养了用户习惯。另外,在共享雨伞出现之前,很多公众区域已经开始提供 " 爱心伞 " 的服务,但由于需要人力运维,成本付出较大,共享雨伞也能够解决这部分 B 端的需求。
共享雨伞的运营模式:
共享雨伞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 " 有桩 " 和 " 无桩 "。前者同时铺设雨伞和智能伞架,用户依靠设备自助完成借还动作;后者则可以通俗理解为雨伞界的 ofo。
共享雨伞为 " 有桩借还 ",将设备放置到人流量较大的 B 端(写字楼、商场、医院、银行以及地铁站等),为 B2B2C 的形式,除了投放设备外,团队还负责日常的运营和维护,包括雨伞数量的调度和更新等。
使用上,用户在借还时可先在公众账号上查看周边 共享雨伞的位置和相应设备上实时的雨伞数量,扫描二维码之后即可从伞架上获取雨伞,使用结束后在任意一个 共享雨伞设备上返还即可,押金为 30 元,前 12 小时免费,之后收费为 1 元 / 12 小时。据了解,共享雨伞的一套设备成本为 3000 元,同时包括了伞架和 28 把雨伞,雨伞的成本为 30 元 / 把。
共享雨伞从今年 4 月下旬开始在深圳投入运营,第一批投放了超过 3000 把晴雨伞。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使用人次在 15000 次以上,第一批投放雨伞的使用频次平均为 2.6 次 / 天,其中有 30% 以上的借还行为超过 12 小时。现阶段,共享雨伞已经和 500 个 商户签约合作,进行设备摆放,下一阶段会继续投放 1000 台,在单个商户的投放量上,2~ 3 或 3 台以上的 B 端地点占到了签约用户的 30% 以上。
共享雨伞和支付宝合作,用户在支付宝APP 内查询到借还地点后即可扫码借还共享雨伞需要投资多少,以推广芝麻信用的信用借还服务为主。
共享雨伞的盈利模式:
至于变现,除了租金外,随着网点铺设密度和消费习惯养成后频次的提升之后可以实现;其次,作为一个天然的广告载体,伞面广告也是能够尝试的方向;另外,用户流量也能够带来一部分收益。
一个现实问题是,共享雨伞的消费频次和天气挂钩,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受地域和季节的因素影响相对明显:在长江以南虽然降雨量大、降雨时间长,将来可能成为共享雨伞的 " 主战场 ",不过,雨季长、降雨量大的另一面是,当地居民本身已经养成了随身携带雨具的习惯;北方地区的降雨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和高温天气的时段重合,因此,所以共享雨伞能够切入的即时性需求到底有多大仍需验证。
共享雨伞遇到的问题
有桩借还的公共自行车在使用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是,由于车桩的数量固定而自行车的数量并不可控,还车十分不便。但是,中伟科计算机研究院认为," 有桩雨伞 " 并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除了雨伞方便携带,不能立即借还并不会对用户造成影响外,另一方面,雨伞在使用时间上通常以 " 天 " 为单位,因此 " 潮汐现象 " 的压力会比较分散,而 共享雨伞设置的以每 12 小时为一计费单位的模式也使得用户的还伞时间相对宽松。除了使用频次外,具体到线下运营成本、产品损毁率等也是需要探讨的细节。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