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回顾共享单车沉浮记
近几年出现的风口行业,O2O、直播、共享单车、短视频,最先开始赛道上冒出大量选手,共享单车也不例外,光是破产倒闭的就有一箩筐2018经济共享单车,请看下图,这密密麻麻的共享单车品牌……这可是移动小金库啊,每个月月底就靠退押金熬过去了。
不赚钱
虽然共享单车一度这么火热,但它不赚钱啊,除了共享单车以外的行业,都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赚多赚少另说,至少能赚,也能给投资人画个饼,描绘一下未来美好的蓝图,让投资人继续投钱,自己也好继续生存下去。
但是,共享单车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押金只付一次就够了,光靠99块钱的押金,无法形成可持续的现金流,属于典型的有用户,却没有变现模式的。
至于骑行一元一小时,这个收入聊胜于无吧。
除了没有盈利模式以外,共享单车还有个致命点是这个行业算重资产的,造车供应商需要给钱,招聘员工需要给钱,做广告需要给钱,发红包需要给钱,增加投放量需要给钱,开辟新城市需要给钱,车辆维修要给钱,就是不断烧钱。
破产
ofo和摩拜做的最早,占了早期用户红利,靠用户自然增长也比后来的共享单车要轻松些。做的晚一步的小蓝单车、悟空单车们还没轮到烧钱大战就被自己玩死了。之后资本烧钱大战,基本上就变成ofo和摩拜的双雄对决,没有其他酱油玩家什么事了,小蓝单车、小鸣单车、悟空单车相继倒闭,清算清算资本,开始12元一辆变卖单车吧,竟然还有人卖80元一辆,真当我们村才通网,不知道市场价么?
摩拜卖身美团,ofo艰难支撑
资本烧完钱之后,行业只剩老大老二了,一般这种情况下一步就是老大老二合并,资本套现退出,赛道清场,皆大欢喜。
但是ofo戴威不这么想,万一合并之后,自己拿钱出局怎么办?移动互联网行业周期即将见顶,共享单车这种大风口十年难得一遇,错过了就没有了,于是ofo咬牙坚持独立发展。
听说业内在传ofo和摩拜合并,ofo还很不高兴,第一时间发声明澄清。
另一边摩拜撑不住了,与ofo合并无望,那就找其他人吧。摩拜也算个香饽饽,滴滴,美团都找上门来,最后美团37亿美元全资收购摩拜,其中27亿美元为摩拜的实际作价(12亿美元现金及15亿美元股权),另外10亿美元用于偿还摩拜的债务。
至于胡玮炜,也成了套现15亿,正在抛弃你的同龄人……
不过,这有点夸大了,摩拜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已经超过20亿,美团帮摩拜还完10亿债务后,实际出资27亿,等早期投资人把本金和利润拿走后,留给创始人团队的钱也不多了,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在那天的股东大会上说:“稍微让我有点欣慰的是,团队和公司还没有把大家的钱亏光,还有点小的收益。”
另一边ofo就惨兮兮了,缺钱的新闻一直没停过……
后来ofo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缺钱……停了和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免押金合作,开始收押金,还提高了单次骑行收费。卖车身广告,接公众号广告,最后从总部搬走,ofo下半年已经陷入大魔咒中,一路下行、下行……
政府禁令中的青柠单车和哈罗
由于共享单车拓荒时期,大量单车投放,影响市容市貌,政府发布“禁投令”,抑制了共享单车扩张步伐。
此时的哈罗单车本身就走差异化路线,占领ofo、摩拜尚无暇顾及的二三线城市。哈罗单车一路发展向好,阿里20亿投资哈罗单车,哈罗单车接入芝麻信用免押金服务,之后哈罗单车升级为哈罗出行,以另一种方式绕开“禁投令”。
之后哈罗出行上线打车功能,扩张业务范围2018经济共享单车,也算是共享单车的一个变数吧。
而滴滴则推出了自有品牌青柠单车,在二三线城市扩张也不错,不过进入上海后,由于“禁投令”的原因,滴滴被约谈。
之后也很少听到青柠单车的消息了。
但这几家共享单车,至少还活着,行业寒冬,经济下行,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