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应该拥抱共赢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陆军
论坛现场
图/林桂炎 摄 文/莫谨榕 戴曼曼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金融改革逐步推进,传统金融行业的权威正被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所挑战。从线上金融平台到大数据金融雏形,再到P2P借贷火爆、比特币兴起,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领域的新兴业态,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传统金融业究竟是携手共赢、共享发展“蛋糕”,还是被新兴业态围追堵截?
12月5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陆军教授出席了羊城晚报主办、越秀集团独家冠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担任战略合作伙伴的财富大讲坛,他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脉络、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为传统金融业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出谋划策,“互联网想要完全颠覆传统金融很难,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之间应该相互拥抱、合作共赢”。
A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2014年,互联网金融呈现井喷式发展,已成时下最热门话题。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什么?是第三方支付、余额宝、P2P网贷平台,还是网上银行?陆军简单地将其解释为“基于互联网、IT技术的新的金融方式”。
陆军将基于非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金融分为四类。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等;二是基于销售、物流等信息的小额贷款,如阿里巴巴的阿里小贷;三是P2P网贷平台和众筹平台互联网金融和共享经济,通过该平台沟通信贷双方,如人人贷;四是第三方支付、信息平台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比如余额宝、阿里巴巴的网络信用卡等。
陆军进一步解释,互联网金融还包括传统金融业务在线化。“钱的形态是在不停发生变化的,从最早的商品到黄金到纸币再到如今的银行存款,但从本质上来讲,货币就是一串数字流。因此,几乎所有金融交易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传统金融机构目前也正在尝试将金融服务在线化”。
值得一提的是,纯粹基于网络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并不常见,但也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例如美国的ING Direct(直销银行),没有物理网点,不发信用卡、存折和支票,只提供用户网上账号互联网金融和共享经济,所有金融服务通过网络进行。此类银行由于没有网点运营支出,成本较低,从而可以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和较低的贷款利率。
陆军表示,数据显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快,仅以P2P行业为例,2013年我国共出现约800家P2P网站,贷款存量268亿元。其中,90家平台交易总量达到了490.22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9.67%。
B
多重因素孕育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诞生,是多重因素发酵的结果。”在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后,陆军梳理其发展背景,认为多方面原因共同创造了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其中既有国家政策层面的鼓励和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也有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同年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今年,“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陆军梳理了2013年以来出台的相关政策,认为政策的鼓励给互联网金融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而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过剩,民间资本经过长期积累又缺乏投资热点,被利润丰厚但门槛较高的金融业吸引。与此同时,金融改革步伐加快,随着降息、利率与机构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金融措施出台,金融业进一步开放,民营资本的活跃性被调动,也为互联网金融推波助澜。
在技术发展方面,陆军认为,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起着技术支持作用,人们的消费习惯因技术发展而产生了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或机构在社会中拥有大量的信息,这就需要搜索引擎以及数据挖掘对数据进行检索、筛选、再加工,形成针对性、标准化、动态连续的金融信息,云计算的发展保障了互联网金融所需的海量处理信息能力。
随着宽带无线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智能终端日益丰富,人们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金融信息、使用金融服务,“打开你们的手机,里面也许有很多APP,90后一生下来就开始接触电脑、智能手机,他们习惯于用智能终端支付、转账、购买金融产品,大部分金融服务都不需要去网点完成。”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在突飞猛进,面部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日益成熟,金融交易正走向虚拟化。“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可以通过指纹付款,银行卡、信用卡都不需要存在”。
“这样的大背景下,非传统金融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都想进来分一杯羹。目前,电商等行业和金融业融合加深,金融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军认为,多重因素发酵下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编辑:王锐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