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电:社会信任是共享经济的核心
互联网连接几十亿节点和用户,但如果依然停留在促进匿名化信息流转,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基于信任带来的共享活跃度,却能给网络与线下经济带来放大效应,点燃新时代经济运转的熊熊大火。
普华永道对共享经济的调研报告显示,对业务和其他消费者的信任是发展新型“共享经济”最实质性的障碍,“没有信任就没有共享经济”。该报告认为“信任、便利性和参与感是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共享经济市场的创新源源不断,随着用户对于此类服务的信任程度提升,共享经济将迎来爆发式成长。
如果追溯一下信任感的历史共享经济时代如何信任,可以看出互信程度随时代变化。工业革命前的贸易更加依靠人际关系和当面交易。20世纪的城市化,大门紧闭不相往来的现象普遍,使得建立信任感的代价非常之高。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通过邮箱、即时通讯工具、在线BBS以及微博、微信、Facebook等通讯和沟通的便利性提高,认识人的成本降低,各种信息检索更便捷,增加了互信的可能,降低了人与人交往带来违约的可能性。
在互联网发展早期难以想象基于共享的商业模式。一方面是当时网络普及率不高,不足以迅速广泛地连接起陌生人。另一方面是互联网世界里没有足够多实名化和身份公开化前,交换和交易行为就不太可能突破线下熟人的局限,缺少信任体系,难以有经济化的共享行为。类比于团队协作,领导者若不能给员工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就难以获得良好的团队合作成效与效率。共享经济2.0时代得益于信息传播速度与广度提升,失信违约更易曝光。
共享经济有赖于信任机制,但也反过来重塑社会信任。共享经济得益于互联网给信任基础建设带来的提升,而共享经济使网络信任建设更进一步,对实名制、身份验证等做得更彻底共享经济时代如何信任,让双方有更直接的头像、电话、姓名及信用展示,鼓励迅速形成沟通关系和实质的交易往来。通过把更多的陌生人连接在一起,社会信任如流水四处延荡。社会信任的普及与提升,也反过来有助于更美好的生活。都市人通常是情感冷漠的,在大都市里,人与人之间很陌生。这是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100年前就观察到的基本现象了,他称幸福的条件之一是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在具备“信任感”的前提下,人与人的持续交往成为可能。
要发展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其中一个诀窍就是要让参与者觉得安心、风险低乃至无风险。在安心、可靠的基础上,那么就能产生口碑裂变效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共享,从而有助该共享经济模式发展到关键体量。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