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共享经济,有多少人假汝之名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
这是一个资本热衷于炒概念的时代。资本在热炒与抛弃了O2O、互联网金融、VR、无人机之后,又将目标对准了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什么?吃瓜群众们可能会去百度百科迅速充电,经济学家们则会从该概念提出者Marcus Felson和Joel.Spaeth的论文里找出定义。不仅如此,经济学家们也进一步指出了它的本质: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对社会闲置资源进行再次调配,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廉价即可享用这些资源。可在资本的眼里,这些已经不重要,他们认为“共享经济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马扎,共享电视…
中国各类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产品呈井喷趋势产生,却没有形成共享精神。是的,缺乏共享精神,从监管者到企业再到消费者,都缺乏共享精神,我们从一些现象中便可一窥究竟:对于企业缺乏共享精神,表现在企业的产品上,它们不占共享经济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流动性五个要素中任何一个。有经济学家指出,许多企业的所作所为与租赁没有区别,与“共享经济”无关。有的企业也不是简单营销,而是借“共享经济”之名去圈钱,去获得用户数据。至于消费者缺乏共享精神,在众多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便可见一斑。有人将共享单车的二维码挂掉,有人把共享单车据为己有,有人对共享单车进行恶意破坏。
没有共享精神,何谈共享经济?因为没有共享精神的支撑,伴随着共享产品的不断出现,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提高人民素质、如何解决共享产品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共享经济是那一年提出,如何平衡投资过度,如何防止恶意营销与恶意竞争……这些问题都很尖锐,但资本只负责营利,不负责解决社会问题。于是,这些问题被资本丢给社会共享经济是那一年提出,而我们正是社会中的一份子。
面对喜新厌旧的资本,“共享经济”能否跳出 “VR”先被资本热捧又被资本抛弃的遭遇?既然媒体上开始责怪一些所谓的“共享经济”,那么有责必诊,才可以拯救“共享经济”,否则就是无用功,白费口水。2017年已经过去了大半,给拯救“共享经济”的人们时间不多了。毕竟,资本正在为炒热2018年的某个新概念蠢蠢欲动着。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