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商业模式共享厨房助力“互联网+餐饮”,是否值得投资?
即使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创立的Uber,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依旧没有失去创业的雄心壮志。通过“10100基金”,卡兰尼克在2018年收购了“云厨房”控股公司“城市存储系统”的控股权,花费高达1.5亿美金,宣布再次回到共享经济的舞台。不过这一次餐饮业与共享经济,他的精力转向了与Uber所代表的“共享出行业务”截然不同的“共享厨房”领域。
素来就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的卡兰尼克自然不可能错过“共享经济”风头正盛的国内市场,为了能更顺利进入中国,卡兰尼克找到了熟悉国内市场的的合作者——前OFO的首席运营官张严琪,此前张严琪也曾担任过Uber中国区域的经理。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创业者以及投资机构注意到了“共享厨房”的商机。据媒体报道,“共享厨房”模式在印度已经获得成功;而在国内,同样的模式也在落地中。
继去年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后,共享厨房“熊猫星厨”在今年已完成了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同时,这也是国内共享厨房领域的首个C轮融资;而共享厨房领域的另一个国内代表“吉刻联盟”也已经获得数千万融资,并先后在上海开设了8家站点。此外,还有食云集、黄小递等一批后入局的共享厨房玩家。
共享厨房模式伴随着外卖市场兴起,目前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事实上,早在2013年便有业内人士提出共享厨房的概念,但是由于市场并不成熟,大多数项目都“胎死腹中”;而且由于共享单车项目的大火带动了一大批共享项目,不少人也将共享厨房视为跟风之作,对其褒贬不一。
外卖市场的井喷式发展,不仅让众多餐饮行业主动向“互联网+餐饮”转型,也极大刺激了共享厨房的发展。
共享厨房,从字面理解,就是为众多餐饮商户提供厨房的租赁服务。上文所提到的熊猫星厨以及吉刻联盟在初期就是以出租厨房业务为主,为商户提供好位置、低房价的中介业务。但是伴随着“互联网+餐饮”的不断发展餐饮业与共享经济,共享厨房也迎来了升级,除了向商户提供厨房出租,还将从运营、管理等多个维度辅助外卖商户。简单来说,这个时期的共享厨房更像是外卖品牌的孵化器。就目前市场而言,国内大多数的共享厨房都处于该阶段。
共享厨房缘何能获得资本青睐,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它的出现,解决了当下餐饮行业的从业者最大的痛点——成本以及管理。传统餐饮一直都面临着“三高一低”的困境,即“高房租、高人工、高原材价格、低利润”,共享厨房的出现显而易见是“雪中送炭”:商户只需要带着厨艺,缴纳不多的租金,即可“拎包入住”,这对餐饮业主而言,省去了一大笔投资。更不用说,共享厨房还提供品牌营销、运营培训、用户推广等附加服务,更好地帮助商户获客。
当下共享厨房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生产以及管理的集中化,对入驻商户来讲,已经形成了从前端的开店支持到后端的运营服务的“一条龙服务”,商户的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加,但成本却得到了有效控制;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共享厨房概念的兴起与获得市场认可,意味着将来各行业都势必会出现“共享”的局面,共享经济的风口依旧仅持续下去。
但是对于共享厨房而言,其未来依旧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可以预见的是,共享厨房的作用不止于为餐饮从业者提供另一条创业的方式,更在于探寻“互联网+餐饮”的更多可能,拓展和深耕餐饮市场。未来共享厨房将形成一条包含选址、运营、供应链、培训、金融、品牌的生态链,而通过规模效应和积累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共享厨房自身将会成为区域的超级物种。
相比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经济,共享厨房的准入门槛更高,对普通的投资人不算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共享厨房本身而言,少了跟风者,发展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厨房模式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以及相关的监管管理稍微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入局者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此外像选址拿地、招商、运维等方面,共享厨房依旧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举报/反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