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也流行共享模式?警惕!这些餐饮共享项目注定打水漂
需求、事理行得通,但缺乏实质技术壁垒或缺乏新曲线周期,不是优质项目。可干可不干!
有哥们说,大部分宣扬共享经济的公司都是速生速死,以致共享这个词在很多场合被大家当成了笑话。
细想,共享经济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炒作概念的人完全没有搞清楚共享经济的意义。他们只是抓住共享“更好地利用闲置资源”的道德制高点与情怀,收获政府支持及媒体赞许,以期吸引投资人的青睐。
餐饮行业这两年也在纷纷共享。餐饮+共享经济的鼻祖是美国的Eatwith和Kitchit,国内餐饮业引入这一概念后,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C2C模式的私厨上门和家厨共享;B2B2C模式的共享厨房产能;少数混合模式。
➤ 研判一:C2C餐饮共享项目普遍不行
1、C2C餐饮共享模式项目有哪些?
2、这些共享项目为啥普遍不行?
普遍不行,这里的意思是指阵亡概率 > 80%,建议不屑干!
先用大家习惯的归纳法佐证“C2C餐饮共享项目普遍不行”这个预判。
笔者一直专注于餐饮渠道资本,内部设置了一个商业趋势研究与美食美宠创新小组,我们研究发现美国的共享经济数据真相是这样的。
美国共享经济起于2000年(比中国早15年),先后出现过十几家工具共享平台,以及Myconcierges等几十家各类共享管家服务(餐饮含在了管家服务)平台。但是,截至2017年,只有爱彼迎、优步发展得比较好,其他前后据统计超过1150个各细分领域还可以叫得上名号的共享经济品牌全部阵亡。
为什么他们会失败?要知道,玩互联网的人才,都拥有与政治家、金融家一样的运营智慧。可惜的是,他们唯独缺乏“哲科思维”。
可见,围绕家厨的共享餐饮模式,以“回家吃饭”为代表,并不能为餐饮商户带来实际价值。业务聚焦在为餐饮从业者提供服务的,主要是中央厨房和共享厨房。
再用大家不习惯的演绎法佐证“C2C餐饮共享项目普遍不行”这个预判。
首先,共享是一把双刃剑。从宏观经济维度说,共享既有可能发展经济,又有可能让GDP萎缩,既可能为大家省钱,又可能让我们失去拥有物质财富的快感。从市场需求本源来说,人们(用户)对共享的需求本身就很矛盾!
上面这段话,懂点经济学知识的人自然懂,举一个例子就触目惊心。中国出租车发展30年一共才发200万张牌照。而滴滴被管理后,2016年网约车(出租车的马甲)就超过900万辆,国产小车意外收获红利。
违背了帮用户省钱、减少闲置资源浪费的共享精神成功了。遵守了帮用户省钱、减少闲置资源浪费的共享精神失败了。为什么?首先,后面这些共享都没有将原有市场扩大。其次,做共享生意的第一性原理是为了带来便利,不是为了节省资源。
爱大厨、好厨师、EatwithChina、Fancy、回家吃饭、觅食等这些商业背后的哲科是“时间和技能的共享”。时间和技能的共享,其实早就开始了,只是我们没叫“共享”而已。
➤ 研判二:B2B2C共享厨房产能项目看上去还行
1、B2B2C共享厨房产能项目有哪些?
2、这些共享项目看上去还行
看上去还行,这里的意思是指需求、事理行得通,但缺乏实质技术壁垒或缺乏新曲线周期,不是优质项目。建议可干可不干!
在国外,这种共享厨房模式,有成功对标。那就是美国纽约的Union Kitchen和佛罗里达的Your Pro Kitchen,他们为入驻的餐饮创业者提供场地、设备,以及一系列专业餐饮运营咨询。
在国内,中央厨房的模式,餐饮人几乎是人人皆知了。以海底捞、绿成、真功夫为代表的中央厨房模式,以原材料供应作为切入点,为餐饮商户提供从物料采购、生产加工、冷链配送等一系列服务共享餐饮模式,可以帮助商户降低食材采购成本、提高效率等。
以黄太吉(现在调整阶段)、熊猫星厨、隐食纪、吉刻送、hatchery为代表的共享厨房模式,主要服务于外卖餐饮,为外卖商户提供从场地到运营的一整套服务,类似于企业孵化器的角色。其中,hatchery主要针对西餐,而熊猫星厨、隐食纪、吉刻送是全品类外卖。
小结
至于餐饮共享混合模式,譬如吖咪厨房,是厨艺培训+DIY体验+吃货社交的平台;吃好点则是私厨共享+线上厨房+外卖。这个平台思维蛊惑了中国年轻人太多,成功率奇低。
建议未来更多的共享,不是将自己闲置的厨房、饭菜拿来给大家有偿使用共享餐饮模式,不要把共享经济理解为“分享”。要像OFO、摩拜、滴滴、优步、爱彼迎、途家那样,把共享经济理解为“新租赁”!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