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享经济 > 正文内容

将灵活就业打造成为长期稳就业的重要抓手

wxianyue3年前 (2021-10-26)共享经济641
国内最强的AI写作工具,帮你写爆款文案

全球疫情暴发,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风险。我国疫情形势逐渐稳定,但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缓慢,全年稳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疫情冲击,在短期内暴露了我国发展动能转换之下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急需巨大的就业腾挪空间。面向未来,我国亟需支持灵活就业模式创新发展,加快研究灵活就业配套措施,拓宽灵活就业生存和发展空间,增强灵活就业稳就业助扶贫的积极作用。

01

重视疫情对就业造成的持久影响

1.疫情已经对就业造成明显冲击

前两月全国新增失业人员明显增加。过去20年,我国城市失业率一直在4%-5%之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2%,环比去年12月份上升了1个百分点。按照2018年底全国4.3亿城镇就业人口计算,意味着前两个月有超过430万人失业。其中,仅2月份就新增失业人员就超过390万人。目前看,需要线下完成的生活服务类行业和企业受疫情影响最大,已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破产、倒闭,这可能是造成2月份失业人员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重点就业群体正面临巨大就业压力。根据统计,目前我国跨省流动的7500万农民工中返岗率约60%,仍有40%、3000万农民工因各种原因未能返岗就业。BOSS直聘公布的数据显示,受疫情的显著影响,应届毕业生新增岗位规模比去年同期下降49%,中小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同比下降60%,这意味着今年874万应届毕业生将迎来最困难就业季,半数将面临就业难问题。

2.疫情对行业的冲击仍未结束

共享经济的优势和影响_共享经济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_共享经济与共享发展的区别

内需恢复缓慢,就业复苏面临巨大压力。国内疫情虽然正趋于稳定,但是公众的担忧心理犹在,市场需求反弹乏力,用工需求恢复不足。在生活服务方面,消费者信心恢复较慢,客流少,企业复工动力不够,生活服务企业复工率明显低于制造业复工速度。在出行方面,公众出行意愿仍然偏低,目前公交、地铁还远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仍然面临较大挑战,重庆、安徽、江苏、海南、甘肃等多地领导干部带头消费,目的也在于恢复公众信心,扩大内需,稳住就业。

外需面临大幅下降,稳定就业难度更大。当前,全球疫情正处上升期,截至04月13日,全球累计确诊超180万例,累计死亡超11万例,累计确诊国家和地区数185个。全球经济社会秩序均面临巨大冲击,德国研究机构近日给出悲观预测,认为德国制造业与经济将出现战后70年来最严重下滑,德银预计上半年全球经济将出现严重衰退,中国第1季度的总需求将下滑32%,欧元区、美国第2季度将分别下滑24%、13%。

图片来源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多国参考中国抗疫经验实施“封城”乃至“封国”,全球贸易体系也将遭受巨大冲击,虽然我国防疫物资出口有望大幅增加,但其他货物贸易需求将会有明显下降。这将对我国沿海外贸出口型产业带来巨大影响,相应的就业岗位也会面临大幅消减压力。

3.疫情可能根本改变就业结构和方式

智能工厂模式加速普及,用工需求总量将进一步降低。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用工难问题更加突出,正在倒逼企业走智能化、无人化的转型升级之路。2月份《中国企业家》调查1002家企业显示,三成以上企业表示要加快向线上转型、加快数字化改造。未来,企业加大机器换人的力度会明显增强,通过打造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缓解人工短缺。《未来就业报告(2018年)》预计,2022年机器可以完成的任务时长将占到工作总时长的42%,疫情的冲击无疑将加速这一目标的实现。届时,用工需求将大幅减少,低端重复性劳动力将被直接替代。

共享经济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_共享经济的优势和影响_共享经济与共享发展的区别

生产生活加速线上化,结构性失业问题可能日益严重。疫情之下,接触型经济被按下暂停键,大量生产生活加快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疫情期间,生活电商、网络文娱、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无接触经济获得爆发式增长。其中,春节期间的生活电商增幅高达300%以上,所有学生都开启了在线教育的学习模式,而钉钉数据显示的春节后第一周约有2亿人居家办公,是2019年530万远程办公人数规模的近4倍。疫情的持续,让很多人意识到在线办公效率也挺高,过去的很多会议、酒局都是不必要的。这些习惯的改变将深刻反映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对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很多无法适应这种改变的企业将面临倒闭,由此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将日益突出。

02

灵活就业正发挥出巨大的就业包容价值

1.灵活就业本质上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

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高质量就业方式。在过去,灵活就业被广泛视为是保姆、清洁工、砖瓦匠等低端就业形式,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地位也普遍较低。在数字经济时代,灵活就业的概念和内涵已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新时代新需求和新供给的高效匹配。如今,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直播网红等灵活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不仅工作时间自由灵活,而且收入水平也较高,甚至有不少直播带货的灵活就业者月入数万数十万。可见,数字经济下兼顾自由和收入的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新的高质量就业形式。

灵活就业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深度挖掘和高效配置。灵活就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各类高质量需求的持续迸发和满足。在此背景下,网约车、共享住宿、跑腿等灵活就业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集聚、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在各类灵活就业机会中,虽然有一部分长期从业者,但更多的是季节性、临时性、过渡性、试探性的短期从业者。在就业形势较好时,更多人通过灵活就业兼职工作,补充收入改善生活。在就业衰退时,则更多人依靠多样化的灵活就业机会稳定收入来源,等待时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这种随进随出的灵活就业方式,有效降低了规模化失业风险,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显著。

2.各类灵活就业机会已经发挥出巨大的稳就业价值

共享经济的优势和影响_共享经济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_共享经济与共享发展的区别

灵活就业持续高速增长,就业吸纳效应突出。近年来,以共享经济为典型的灵活就业新业态一直保持高达30%以上的年均增速,日益成为我国就业创造和就业带动的新亮点。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 年在整体就业形势面临较大压力且行业监管日益趋严的情况下,共享经济领域的就业仍然保持了正向增长,对于全社会稳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初步估算,2019 年我国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即全年新增300万灵活就业人员。

灵活就业包容性强,已成重点就业群体的重要就业渠道。相比传统就业方式,共享经济等灵活就业平台的就业包容性更强,平台上既有专业能力极强的高收入者,也有大量技能不多、勤奋努力的就业困难群体和脱贫攻坚者。如在滴滴平台上,有51.5%是农民工、12%是退役军人、6.7%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他们都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就业群体。此外,各类灵活就业平台也通过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间接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3.灵活就业新模式新业态正迸发出巨大的就业带动活力

疫情彰显了灵活就业用工模式的巨大活力。春节后,为平衡不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余缺,帮助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企业实现自救,在电商平台与餐饮企业中率先催生出“共享员工”方式,成为这一时期独特的灵活就业新模式,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盒马生鲜、7FRESH、沃尔玛等电商平台与西贝、云海肴等餐饮企业开展“员工共享”,大量待业的餐饮员工转入生鲜电商平台,从事装配、拣货等工作。该模式一举多得,既降低了餐饮企业高额的人力成本压力,稳定了原有餐饮员工的就业、增加了收入,同时也大大缓解了生鲜电商平台用户需求激增的人手紧缺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疫情也凸显了灵活就业新业态的巨大创新潜力。灵活就业平台大多属于互联网技术驱动下的新物种,拥有强大的创新基因,在探索灵活就业新机会方面有着极强的创新活力和潜力。在疫情期间共享经济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服务业受到巨大冲击,但也孕育出很多新机会,灵活就业平台也在快速适应这种变化,为平台从业者提供更多可以兼职增收的机会。比如,滴滴平台在多个城市上线跑腿业务,共享平台代驾人员,避免出行业务冲击造成的代驾收入降低。正是这种日益增加的灵活就业新岗位新机会,持续提升着全社会就业的包容空间和韧性。

共享经济的优势和影响_共享经济与共享发展的区别_共享经济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

03

灵活就业加快发展面临着不少近忧远虑

1.灵活就业形态对适应性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灵活就业形态属于新的生产力方式,作为生产关系代表的监管政策也需要根据生产力的调整而进行适应性的优化。近年来,数字技术驱动灵活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对传统的监管模式带来极大挑战。总体上看,目前监管政策仍无法较好适应灵活就业形态的健康发展需求,存在以旧监管治理新业态、各地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挤压了灵活就业的生存空间。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往往是那些渴望通过勤劳工作获取收入改变生活境遇的弱势群体。

2.缺乏配套性的保障政策和措施

此次疫情冲击下,相关部门下发了各类帮扶纾困政策,但是从多数地方出台的帮扶政策并未覆盖灵活就业人员,他们的劳动收入、安全防护以及基本生活保障都缺乏相应的保障。灵活就业人群日益扩大,但它们往往最容易因疫情、疾病、工伤、家庭、城市治理、行业发展以及平台自身等问题,生活陷入困难。因此,扩大社会保障基本覆盖范围,一视同仁对待传统就业和灵活就业群体,让灵活就业人员在平台基础保障之外,获得政策性兜底保障,是新时期社会政策急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3.公共服务覆盖不足,就业转换能力待提高

共享经济的优势和影响_共享经济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_共享经济与共享发展的区别

目前,公共服务所提供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仍然以专职劳动者为主,忽视了广大灵活就业群体的服务需求和保障。随着5G等技术的发展,未来中高端技术类岗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应用领域也会产生大量的灵活用工需求,将对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提升培训,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转换能力,拓宽灵活就业者选择空间,将是实现灵活就业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04

支持灵活就业的几点建议

1.支持灵活就业模式创新发展,营造包容氛围

平台型灵活就业是在技术创新中孕育而生,不仅为各类劳动群体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而且也成为社会就业转换的润滑剂。我们也要看到,灵活就业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远未成熟,亟需政策加以支持和合理规范。建议秉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灵活就业政策原则,广泛支持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灵活就业加快发展。支持各类灵活就业形态创新创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更高效更灵活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为疫后经济恢复、就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2.加快研究灵活就业配套政策,增强就业韧性

技术创新不断驱动着人才资源的解放,灵活就业群体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缺乏灵活就业配套政策,灵活就业群体普遍面临基本生活保障缺失、抵抗外部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建议尽快重新界定灵活就业群体的地位,为灵活就业人员量身定制配套的基础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积极探索构建面向灵活就业群体的更高质量更加灵活的公共服务制度,依托数字技术实现更精准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灵活就业群体的再就业能力,扩大他们的择业空间。

3.鼓励灵活就业吸纳重点人群,助力脱贫摘帽

今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收官之年。此次疫情给我国脱贫攻坚带来不小冲击和挑战,一方面贫困人员外出务工受阻,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降低,影响产业扶贫。建议大力支持各类平台经济加快创新发展,尤其要重点支持劳动密集型平台的规模扩张,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灵活就业吸纳能力,鼓励更多贫困人员通过各类灵活就业形态实现脱贫增收。与此同时,要更好发挥数字平台的精准扶贫作用共享经济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通过平台对重点扶贫人员实施更加精准的政策补贴和扶持。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小猪信息平台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pplcom.com/post/2000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24576 bytes) in /home/wwwroot/pplcom.com/zb_system/function/lib/thumb.php on line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