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注定破产:警惕资本游戏做空实体经济
泡沫终究是泡沫
——海松的第53篇原创文章
在公共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有两个习惯:一是只关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二是只要自己占到点便宜,就是极好的,占不到便宜,那就是极坏的,多占点便宜总是心里很舒坦的。
从共享汽车到共享单车,还有各种共享**,资本界和创业者足够聪明的利用了上面的两个特点,其规模简直是史无前例。
面对所谓共享经济,敢说真话的人不多了。共享仿佛成了一个道德制高点,你要是说一点不好,就是跟老百姓过不去,跟公共利益过不去,会跑来一堆人骂你。
然而,我还是要旗帜鲜明的指出一个真相:共享单车以及大多数共享模式只是一个又一个用高明的方式损害公共利益的资本泡沫。
人人有车骑不代表“随时随地有车骑”
中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早就实现了人人有车骑,大部分人都有能力买到一辆自行车。
共享单车要实现的目标则是随时随地有车骑,也就是所谓的替代最后1公里(也可以说2公里,3公里...)。
人人有车骑,也不过是人手1辆车的概念,还会受制于物理限制,实际使用频率是不到1辆的。但要实现随时随地有车骑,那可是跨越性的增长,人均1辆绝对是不够的,至少得人均N辆。
这意味着什么呢?短时间内一下子数倍的自行车行驶在道路上,停靠在路边上,还有各个角落,挤占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这两年政府和公益组织积极的鼓励大家坐公交和地铁,或者骑自行车,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汽车的使用。这让很多人形成了错觉,以为骑自行车就是一定是环保的。
然而,我们谈环保是要有基准线的,没有比较哪来的环保不环保的结论?
骑自行车的确比开车更环保,但是别忘了,全世界90%以上的人民最后一公里主流的出行方式是步!行!啊!
在出行的最后几公里,你要说环保不环保,已经不是跟开车比啦,而是跟步行比!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在积极鼓吹最后几公里骑自行车的,倒是中国人大步向前,在共享经济的小恩小惠之下,大步迈向随时随地有车骑的局面。
然而,鼓励最后1公里人人有车骑,就跟鼓励人人上班去开车一样的,都是极其浪费资源,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
最后几公里,最佳的出行方式就是步行,全世界哪里都是如此。
“随时随地把车停” 才是共享模式的噩梦
共享模式的鼓吹者说:网络化和规模化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
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我必须补上后半句:网络化和规模化会以同样、甚至更快的速度带来社会成本,损害公共利益。
随时随地有车骑的另外一面则是随时随地把车停。
原来人人有车骑的时代,一辆车会在比较固定的几个地点之间行驶。但是在随时随地有车骑的时代,一辆车可能会在城市的各个地方随机行驶和出现。这显然对于自行车的管理产生了严峻的挑战。
不但是路面上的自行车数量多了,在地面资源稀缺的大城市共享经济与资本,2-3辆自行车不规则摆放就可以挤占相当于1个汽车车位的空间,其对公共资源的消耗能力一点不弱于汽车。
有的人一定会天真的说:那政府应当出面管理啊。
可是,你的押金是私人企业收走了,好处是你个人占去了,凭什么让政府去兜底,凭什么让那些没有使用共享单车的人为你兜底?
实际上每增加1辆共享单车,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公共资源,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公共财政都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承担的。
所以在大多数国家,共享单车一定是数量有限的,也一定价格不会太低。因为没有一个政府受得了这样的巨大消耗。
检验共享单车模式成功与否的标志并不是如何投放大量单车,实现随时随地有车骑,而是如何解决随时随地把车停的难题。
而这简直是公共利益的梦魇。
让闲置资源闲置的成本是最低的
人类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积累了数量惊人的闲置资源,例如衣服,食品,工具,武器等等。这些闲置资源相对于制造和维护成本,看起来是一种并不聪明的存在。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商业模式能够将这些闲置资源利用起来呢?这便是分享经济的出发点。
然而在此之前,需要认识到一个前提:人们之所以持续的创造和拥有这些闲置资源,除了少数是由于决策失误之外,大多数仍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尤其是出于对安全感的偏好。
这种安全感可能来自于具备应对生存风险的能力,也可能来自于由于具备此类能力而获得的社会地位。
这就好比军备竞赛,我拥有并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显示存在感。存在感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安全感。
这意味着闲置本身就是一种使用方式,改变闲置物品的使用方式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这个道理从网络效应上可以解释。人们总是关注网络效应带来的效益,但是却忘了它会同样快速的放大成本。
共享单车的创业者们一定算过这样的账:如果客观合理的考虑对共享单车公共资源的损害并支付合理的费用,那么这个商业模式一定是不成立的。
所以他们心虚的说:大不了做公益了。
可是我要郑重的告诉你们:你们压根不懂公益,也不配做公益,请不要再谈公益。
警惕共享名义下的资本游戏做空实体经济
投资界,传媒界和创业者差不多每隔几年总会充满默契的创造一些似是而非的新名词,其中不少是从硅谷带来的舶来品。
这背后是有利益驱动的,一个新名词的接受度代表了资本市场的兴奋水平以及变现价值。
只是每当资本高潮过后,这些名词极少能够被人们所记住,因为它们常常是一些伪概念,或者旧瓶新装,或者混淆视听,以至于根本没有被严肃群体事后讨论和重新定义的价值。
共享经济表面上打着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旗帜,却从来不认真的谈对公共利益的损害问题。在资本的驱动下,它们把自己的游戏包装的天衣无缝共享经济与资本,用一点补贴吊起消费者的胃口,其实质就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方式。
然而除了对公共利益的损害之外,更大的风险则是在产业链上快速制造产能泡沫,一旦资本市场冷却,资本立场,必然是实体经济受到长期损害。
过去大家总是骂政府制造产能过程,而现在则是投机资本的力量在侵害实体经济。
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超越经济规律的奇迹,共享单车被人们误以为是革命性的,但时间终会证明那只是一种误解。泡沫终究是泡沫。
ta焦虑、迷惑和胆怯
但依然没有放弃自我拷问的勇气
ta艰难地将人生的圆圈向外扩展
但常常受挫并感到彷徨
终有一天,ta发现自己并不孤单
于是,ta与ta们同行
海松
领英、财经记者圈专栏作者
大学老师,创业者
邀您一起发展
系统的思维方式
高效的学习能力
受益终生的小习惯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