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理论务虚会在京召开
会议现场图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屹桉)2021年4月17-18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召开理论务虚会,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主题展开专题学习与研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监事童星、副会长关信平与何文炯先后主持了四个单元的会议。
郑功成在会议开幕时谈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国掀起学习党史的热潮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召开这次理论务虚会,既是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活动,也是回顾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并启示未来发展的重要学术会议。他表示,正是在党的领导下,近百年间从革命老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初创社会保障制度到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几年内建立一套社会保障制度,再经近40年来的改革探索,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反映的即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他认为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制度,没有健全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既不可能消除贫困,更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发展好中国的社会保障就是践行党的宗旨,就是落实人民至上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追求;中国的现代化须建立健全完备、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就能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终实现我们的理想。
华建敏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正在掀起学习党史的热潮。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并将这一宗旨具体化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行动,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其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制定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加以实践,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相应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短短几年内即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使城乡居民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国家与集体的保障,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又实现了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社会保障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转型,建成了全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和国民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社会保障制度也成了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有力制度保障。
华建敏认为,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进行历史回顾,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理解,更能够启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未来。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标志着我们正式走上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国家现代化进程在提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成为新发展阶段的重大议题,而百年大变局下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影响我国发展的国际因素更加复杂化;国内的经济发展也需要找到新的动能和可持续增长的新模式,追求社会公平和要求更加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这些决定了社会保障必定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与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学界也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具全局性的系统思维来开展深入研究,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贡献真知灼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在题为“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理想与实践”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将建立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以造福于广大劳动人民、保障劳动人民的利益作为立党的目标和理想,有组织地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且呈现走向公平、走向共同富裕的态势。她认为,在制度已经建立的背景下,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二是制度如何通过其各种机制实现与众多变化相协调,例如关联工资增长、人口寿命等可能对就业方式和社会产生影响的因素,使社会保障成为一个灵动的、具备内生动力、能够自我调节的机制,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在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增进民生福祉思想的进程”的发言中谈到,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好社会的使命。他认为,立足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摆在重要位置,及时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议事议程,并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中。他还说,应在统筹协调发展与民生之间的关系中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之间并非线性关系,最为关键的是产出如何分配,尤其是如何使全体人民都能在公平正义和公平保障基本原则下分享发展成果。他强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发展完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政策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关注并助力农村等欠发达地区,通过全面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完善综合决策机制、在科技创新中改善民生等基本手段完善社会政策体系。
西北大学教授席恒在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言中谈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来,始终秉承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特别是在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领域。他强调,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体现了中国社会保障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高度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目标,决定了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体现了中国社会保障的价值理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使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条件约束和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目标约束,适应性的选择和配置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工具的组合,体现了中国社会保障的工具理性及其对价值理性的高度回应。
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在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反贫困与社会救助制度探索与发展”的发言中谈到,回顾历史发展最关键的是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新要求。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社会救助发展与不断完善,在转型期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赢得了时间,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保障中社会救助制度也获得了优先发展。他还认为,社会救助需要进一步在多个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制度,包括如何在脱贫攻坚后于防止返贫中继续发挥作用、如何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以提高困难群众的发展能力等。他强调,社会救助在长期发展中需要建立“大救助”体系,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充社会救助服务的同时也应进一步扩大覆盖对象。
南京大学教授童星在题为“应当重视人口基础理论的研究”的发言中表示,中国人口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恩格斯晚年在审视了摩尔根《古代社会》研究成果以后的一系列论述。人口数量、规模和结构与演化规律、制约因素、效应等构成了人口基础理论。其中,人口数量的适度概念确定相对于人口再生产、环境承载量、经济状况、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等不同标准而不相同,人口数量究竟是多少也必须加强研究。人口质量主要包括婴儿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其中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教育和医疗。人口结构中的性别比、老少比、空间分布等目前不尽如人意,应当思考是否自发秩序要优于人为秩序、量力而行要胜于尽力而为。
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在题为“基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的发言中表示,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关系中,社会保障是国家反贫困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途径,适宜的补充性保障有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他提出,社会保障的制度转型和普及范围扩展等改革探索促进了共同富裕,表现为社会保险制度转型保障了职工权益并促进企业负担均衡、社会保险惠及范围扩展提高了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非缴费型项目增强了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功能等三个方面。
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在题为“社会保障需要更高的目标定位”的发言中谈到,新时期对社会保障定位应当有新考虑,目前对社会保障的定位诸如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治国安邦的大问题等。他认为,过去社会保障的定位是风险保障,主要强调基本保障,这已经不适应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其内涵、外延、目标定位都需要发生变化。在医疗保障领域,如果“病有所医”总体上基本实现,那么应当转向“病有良医”的新目标;在养老保障领域,应当从“老有所养”转向“老有宜养”;在教育保障领域,应当从“学有所教”转向“学有优教”;在住房保障领域,应当从“住有所居”转向“住有宜居”。他强调,目标定位可以具体化并得到落实,但怎样落实在未来值得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在题为“中国社会保障学科二十五年发展回顾与前瞻”的发言中表示,社会保障学科有三层含义,包括人才培养需要的专门知识体系、科研发展建构的范畴、社会需求的工作领域。社会保障学科是一个时代产物,富有中国特色,但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结底要看主体性与原创性。关于社会保障研究的主体性,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要以目标为导向,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但目前社会保障学科发展仍不成熟,对此,他提出四点展望:第一,共同反思社会保障学科的主体性问题;第二,社会保障学科要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紧密相连;第三,中国社会保障学科二十多年的发展与改革源于伟大实践,但学术研究明显滞后,没有形成独立的概念与理论体系;第四,中国社会保障学科要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发展道路。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主持会议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讲话 主办方供图
周弘、丁元竹、席恒、关信平、丁建定(从左至右)发言 主办方供图
贾玉娇、童星、林卡、林义、钟仁耀(从左至右)发言 主办方供图
何文炯、丛树海、申曙光、林闽钢、仇雨临(从左至右)发言 主办方供图
蒲晓红、翟绍果、张浩淼、鲁全、郭林(从左至右)在发言 主办方供图
王杰秀、王延中、褚福灵、青连斌、李春根、张文(从左至右)发言 主办方供图
王文涛、左停、王飞跃、李连友、高和荣、张思锋(从左至右)发言 主办方供图
封进、胡秋明、张翔、曹信邦、吕学静、丁纯、杨俊(从左至右)发言 主办方供图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