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圆桌会】正确理解数字经济 促进更高水平发展
集理论之思,汇大家之言。《理论圆桌会》栏目,紧跟理论热点,关注理论动态。
本期主题: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8日下午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什么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有哪些?本期《理论圆桌会》推荐五篇文章,带您一起学习了解这一新的经济形态。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和研究员李晓华撰文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ICP/IP协议、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协议先后完成,互联网开启了快速商业化步伐,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和互联网服务被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涌现出一大批互联网企业。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数字经济”概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3G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数字经济发展进入移动化阶段,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迅猛成长。
文章表示,近年来,我国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创业,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在消费互联网等领域形成明显优势,成为推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建有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G网络,4G基站数量占到全球4G基站总量的一半以上,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上网费用持续降低,广大人民群众不但能用得上,而且能用得起互联网。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方面,我国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也涌现出一批互联网科技企业,在用户规模、资本市场价值等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
文章强调,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的“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决策部署。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指出,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云平台再造政务流程数字时代共享经济的概念,“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数据跨地域协同管理,“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正在照进现实。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2018年的第六十五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四十五位。流动的数据、流畅的体验,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正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文章指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如果说过去主要解决了政务服务“一网”的问题,那么今后更大的突破在“通办”。前者是基础条件、物理变化,后者则是实现流程再造、效率提升、治理优化的化学反应。只有群众可以在指尖划动中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市场主体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站式审批”,才能把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转化为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转化为经济活力的激发、治理能力的提升。
促进数字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唐鸣、吕培亮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应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需进一步挖掘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相关精神,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重点是集中精力通过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网络安全等新型数字产业,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服务经济等数字经济新形态、新模式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拓展实体经济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车联网等融合型新业态发展。
第二,数字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需多向度协同推进。不仅要搭建起硬件基础的四梁八柱,还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既要给企业创新提供合理的试错空间,又要加强在宏观层面的引导和保障,为数字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来看,需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需加强统筹谋划,增强政策、制度和环境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助力;需注意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社会其他各领域的衔接与融合,使其更好发挥作用。
第三,推动数字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关键在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开放发展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从全球视角来观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态势,加强对外交流,实现与世界数字经济产业的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要构建跨部门的数字经济产业管理机构,数字经济产业及其触角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及发展全过程,如何构建相关机构加强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引导和管理,是个较为重要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各领域行业组织的作用,完善对数字经济产业和企业的管理。
第四,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正确处理几大关系。一是新与旧的关系,新兴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就已经过时,相反,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产业数字化的规模逐步扩大,传统产业还会呈现出新的气象;二是实与虚的关系,应该看到,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两者互为支撑、相互促进;三是促进创新与完善监管的关系,创新是数字技术落地应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但也要看到,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同样需要有序引导和规范,因此在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监管工作也必不可少。
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诚、夏杰长表示,从时间上看,中国努力进入共同富裕的时代正好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相吻合,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嵌入和依托于数字经济发展。从目标来看,发展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目标高度契合,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解决普遍增长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均衡共享的发展方式,而数字经济的高技术特征和分享性特征,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为均衡发展提供了共享机制,可以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他们总结,数字经济可以带动区域产业分散化、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以及促使数字基础设施更充分和均衡,前三者突出了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后三者突出了经济增长的共享性。也即,数字经济可以带动均衡共享式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推动共同富裕。
让数字经济实现“及人之老”
数字经济发展也伴随着老年人“数字鸿沟”等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宁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教授盘和林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未来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数字经济新业态提供的解决方式,可以聚集全社会多主体的力量来共同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水平,享受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红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达18.70%。“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他们表示,数字经济业态也提升了养老服务的水平。当前,一些企业开始探索“智能+养老”模式,这提供了一系列可执行的案例。比如一些社会福利院与企业联合开发的人工智能老年看护应用设备,通过设置智能养老床位、无接触智能看护设备等实时监控老人的体动状态、心率等,及时根据数据提供相应的服务数字时代共享经济的概念,显著降低看护风险,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安全指数。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