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巨大增长前景广阔 外企盯紧中国消费市场
近期,中国消费市场消息不断:大众、三星等一批外资企业纷纷加大力度进入中国市场;尼尔森、麦肯锡等国际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均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创新高;从今年12月1日起,中国将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共涉及187个8位税号,平均税率由17.3%降到7.7%……对此,专家指出,如今的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大、机会多,已经成为了“香饽饽”。而从未来发展来看,乐观的增长前景、更多的消费热点以及不断完善的市场环境或许会让中国消费市场更被看好。
外企抢滩热情高
近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介绍,在未来7至8年间,大众将在中国总共推出近40款本土化生产的全新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向中国消费者提供150万辆新能源汽车,并将与合资伙伴在电动出行领域直接投资超过100亿欧元。
面对中国超200亿美元规模的内衣市场以及大中城市女性的巨大购买力,全球著名的女性内衣零售企业维多利亚的秘密正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日前,“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秀在上海举行。据悉,从1995年首秀至今,“维密秀”只有4次离开过美国本土,因为看重中国市场,这次来到了上海。目前维密在中国已设有多家门店,今年在上海、成都开了旗舰店并有继续开店的计划。
刚过去不久的“双11”购物节,美国企业霍尼韦尔的空气净化器销售额在京东家电净化器销售额排行榜排名第二位,净水器销售额同比增长两倍。霍尼韦尔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沈达理表示,中国是霍尼韦尔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也是最大的增长机遇所在。目前霍尼韦尔已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空净和水净实验室,以加快在这一领域的研发力度。
“从当下来看,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大、机会多,进入中国往往能为外企带来不少好处;从长远来看,这些外企看好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前景,当前的布局也是在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信心指数创新高
外企热情高涨的同时,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也在持续提高。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日前在上海发布的年度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17年站上了10年高点。同时,全球知名绩效管理公司尼尔森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共享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增长至114点,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增长,创2013年四季度以来的新高。
赵萍认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持续增长有着扎实的基础:一是稳中向好的宏观经济让中国消费者对未来发展有着较为乐观的预期;二是居民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提升了消费的能力;三是中国创新发展不断加快,持续涌现的新产品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活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增长与消费支出的增长、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均保持了很好的同步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62元,同比名义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9%。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419亿元,绝对量已超过2014年全年,接近2015年全年水平。
更多热点待挖掘
“供需两端共同的积极表现传递出了明确信号:中国消费市场已成为‘香饽饽’,且未来的增长前景十分乐观。”赵萍表示,就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未来稳定的增长与高质量的发展将为消费增长提供良好支撑。同时,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为外资进入中国消费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另外,随着中国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消费市场的机遇持续增多,外资有进一步看好并进入中国消费市场的理由。
未来共享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中国消费市场还将有更多消费热点待挖掘。尼尔森中国区总经理韦劭表示,科技金融、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催生了新的消费热点。特别是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消费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国际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日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消费者趋势》报告探讨了5大综合消费趋势。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压力缓解、健康生活、个性化及移动设备等均可能成为未来的消费热点。
麦肯锡大中华区消费者和零售咨询业务负责人泽沛达表示,如今中国消费者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化、重视健康、对品牌的认知更成熟,对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要求也更高。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必须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细微差别,才能打造有吸引力的品牌和产品特性。
举报/反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