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充电、小电冲击资本市场 谁将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共享单车、汽车、雨伞、篮球,在时间的检验下,这些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租赁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经历过战场厮杀后的幸存者们活了下来,青桔单车刚拿到新一轮融资,哈啰出行和滴滴出行也被爆出上市传闻,但盈利问题似乎仍困扰着这些依靠共享经济崛起的企业。
谁能想到,被一路唱衰的共享充电宝,不仅活了下来,还实现了盈利,并开始低调冲击资本市场。
近日,有消息称怪兽充电正在与花旗、中金、华兴资本及高盛等投行洽商,计划募资3亿美元,或在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2020年6月29日,另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小电科技,也已同浙商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目前,两家企业均未披露有关上市的更多消息。
谁将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资本还看好共享经济企业吗?共享充电宝,是怎么赚钱的?又面临着哪些变数?共享充电的故事还能讲多久?
“三电一兽”格局生变
共享充电真正被人注意,是从王刚和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宣布入局开始,他们所投的项目是共享充电宝公司“小电”。
2016年底,共享经济的风口正热,从阿里出走的唐永波带领团队迅速成立了小电科技,在阿里前橙校友会上,他遇到阿里的老同事王刚并结识朱啸虎,聊起自己的共享充电宝生意,双方一拍即合,小电很快获得金沙江创投和王刚领投、德同资本、招银国际、盈动资本跟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后又获得腾讯、苏宁易购的B+轮数亿元融资,估值超过3亿美金,其中,腾讯持有9.66%的股份,为最大机构股东,金沙江创投总计持股7.60%,为最大VC投资方。
怪兽充电在次年入局,并先后获得5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9亿元,背后是软银、中银国际、高盛、高瓴资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蓝驰创投等投资机构。此外,怪兽科技与国内充电宝产品设计方紫米科技合作研发充电宝,并由小米供应链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和产能。
聚美优品的陈欧也于2017年入局,他耗资3亿买下街电82%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街电迅速壮大并率先实现盈利,成为聚美优品最大盈利业务,仅2018年的营业收入就已突破8亿元,实现了3700万元的营业利润。
刚需、高频、小额、低成本低损耗,共享充电是一桩可以看得见盈利的生意,也是一门现金流正向的生意,其盈利模式非常清晰,街电CEO万里介绍,"其实就是充电宝的收入减去成本,成本包含商务成本、机器摊销加固定的运维费用、维修费用和管理费用。"街电COO何顺接受《财经》采访时介绍,扣除15%-20% 的工资成本、30%-50%的商家成本 、20-30%的折扣成本及其他管理费用后,好的共享充电宝项目利润率能达到20%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市面上提供的共享充电宝成本不足100元,除去共享充电宝的机器成本、产品折旧费用,地推、运维成本,商家抽成及入场费用,一般3-6个月即可回本,如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率、单价再度增加,部分企业的年利润率可能超过 60%。
部分错失共享单车风口的资本方们,疯狂砸钱给共享充电宝企业,仅2017年二季度,共享充电宝行业便完成20笔融资,融资总额达12.3亿元,IDG资本、金沙江创投、腾讯、高榕资本、红杉资本等超35家机构入局。
来得快去的也快,2017年之后,资本很快冷静下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借共享经济东风迅速创下融资神话,然而接下来却是先共享单车洗牌前进入调整期,留下行业最短爆发期的“笑话”。
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在评价共享充电宝项目曾表示,这个行业最致命的一点就是门槛太低,过剩严重。他认为共享充电宝市场容量相对小,一旦很多创业公司涌进这个市场,就迅速变得无利可图。激烈的竞争很快将大量企业淘汰共享经济与畅充科技,2017年底,泡泡、河马、小宝等玩家因资金链断裂退出历史舞台,2018年下半年,乐电、放电、小宝等企业也因亏损而相继出局。
经过多轮洗牌,2019年,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充电“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根据TrustData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的统计,上述4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8.6%、27%、25.1%和15.6%。
渠道成本攀升压缩盈利空间
“三电一兽”多名负责人都曾宣布整体盈利。但已经有了造血能力的头部企业,为何融资还是没有那么顺利?2018年至今,行业仅怪兽充电和小电2家企业传出融资消息,其余共享充电宝企业未有一家拿到新融资。
目前为止,也仅有怪兽充电和小电传出IPO消息。资本还看好这个行业吗?
来电科技投资方之一、红点中国投资人周韬略曾介绍,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收取充电费与广告费。
盈利模式单一,至今仍是一个行业共同问题。今年2月,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发布员工内部信,指出由于企业模式对上游商户的依赖程度极高,全国大量合作商户尚未开门营业,整个行业进入“红慌”模式。在2月底的一次采访中,唐永波表示,“公司会有一些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来抗单一业务的风险”,并提出了线上业务的方向。
共享充电宝行业分为上中下游,分别为充电宝生产商、共享充电宝企业和商家。作为终端渠道,不同地理位置的商家会有着不同的客流量,而客流量会直接影响单个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次。
为争夺商户,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共享充电宝企业由最初的免费或少量进驻,逐步提高给线下商户的入场费及分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让商家有了很大的议价权,谈判的天平开始向商户倾斜,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团充电、怪兽充电向合作商家分成比例一度超过了50%。
带来的结果是,市场份额扩大,但由于渠道成本高速攀升,利润空间有可能进一步缩小。
某共享充电宝平台员工透露,他找外包地推是50-80元就能进驻到一个商户;竞争加剧后,这一价格陡增至300元。而某些知名场所的入驻费,则高至数万、数十万甚至更离谱。
怪兽充电曾被媒体曝光过融资BP资料造假问题,报道称怪兽充电放弃毛利率,以高分成、高入场费的形式扩张门店规模,从而达到股东对赌局面,并在数据中留有"优化"痕迹。
报道称怪兽充电为从竞争对手中夺取头部门店,往往采用“入场费+70%~80%分成“等模式与门店谈判,针对营收极高的夜店、酒吧、KTV等消费场所,不惜砸数万甚至数十万入场费同时允诺50%以上分成获得独家合作,同时承诺合作之日起前两个月的分成全部给门店,从第三个月开始给门店分城降到50%-80%不等。
而这些操作,将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在早期的时候,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还包括向用户收取押金,随着共享单车押金问题频出,押金模式弊端显现后被摒弃,信用免押模式从此成为主流模式。
在共享单车领域,通过收取押金回笼现金流,早已不是行业秘密。动辄上千万元的现金流,无论对哪家企业而言,都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平台可以用这些沉淀资金去寻找更好的资金回报渠道,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来源。但如果平台资金和客户资金没有隔离,一旦出现问题,用户就会遭受损失。
“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些单车的押金有问题,所以从最开始我们就直接联系了芝麻信用,去做信用免押。” 怪兽充电创始人兼CEO蔡光渊曾公开提到,在他看来,第一共享经济与畅充科技,用户对押金特别敏感,这其中有安全问题存在;第二,用户押金体验不好,会影响转化率。
“实际上真正的共享经济不应该存在资金池的沉淀问题,也就不会涉及资金池的信任问题。”艾媒咨询集团CE0张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没有资金池,押金可能引发的问题也就被扼杀在了萌芽之中。
共享充电之所以没有重蹈共享单车覆辙,信用免押模式功不可没,其中支付宝芝麻信用、微信支付分在免押租赁方面发挥了重要角色,免押意味着数百万、甚至数亿用户可以直接享受租赁服务,不仅降低了用户心理门槛,也降低了共享行业初期的获客难度。这也是共享充电宝运营商实现用户流量积累及场景渗透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成本上升,如何增加营收?共享充电宝企业要想发展扩大,需要探索多元化盈利渠道。收押金这条路已被封死,那么靠收广告费行得通吗?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目前充电宝租赁业务约占整体交易规模的97.2%,其次为广告收入。广告收入占总营收中的比重几乎可以忽略,显然,这条路仍任重道远。
于是,涨价,成为了共享充电宝行业增收的最好办法。
刀俎与鱼肉
“三电一兽”最终生存下来,并逐渐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原因是不断调高计费标准、丰富使用场景以及开放广告投放。其中,涨价这条路最简单易走。平台已重新掌握议价权,通过涨价把成本转移到用户身上,简单有效。
网易云音乐热评区有这样一句总结,你的安全感应该来源于手机满格的电量。现代人手机不离手,手机电量不足的时候,为了应急,有很多人不会在意充电宝收费是1个小时1元、2元还是5元。
用户价格的不敏感,给了行业涨价的底气。
如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所言,“共享充电宝的出现,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给手机充电的基本需求,解决了手机不能“移动”充电的痛点。”在培育了消费习惯,行业洗牌后,共享充电宝开始第一轮涨价,普遍加价到1元/小时。从2019年开始,充电宝涨价不止一次登上热搜,2020年,共享充电宝平均租金进一步提高,分场景提价成为行业共识。
据财经网了解,如今在北京地区的商场、影院等场所,收费标准已涨至2-5元/小时,部分繁华地段可达10元/小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场所、不同店铺,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标准均不相同。
来电COO任牧认为涨价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利益驱动,由于商家在产品上可选择性增多,因而有更大的议价权;二是成本驱动,一些场景需要高昂的入场费,为保证不亏本,运营商只能通过涨价将部分成本转移到用户身上。
分析人士认为,共享充电宝市场的涨价行为不可能定期进行,毕竟现在充电宝售价已经很低,如果租赁价格过高,价格敏感的用户可能会选择随身携带充电宝。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想被收割,再涨我就不用了。”小慧告诉财经网,她在2021年2月份在某桌游店玩剧本杀,使用共享充电宝3个多小时被扣费20元,让她非常不满。
让消费者不满意的并非只有涨价,价格上去了,用户体验没有上去,才是用户不满的根源。
已经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借了3个充电宝的用户阿明认为他的经历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告诉财经网他经常在该商场和朋友约饭、看电影,手机没电了就会去借个充电宝,但是由于充电时未注意时间,他3次归还的时候,商家都已经关门,所以他被迫买下了3个充电宝。
从行业初期,归还困难、乱收费等问题就一直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数千条的投诉换来的,却一直是个别案例得到解决,行业整体问题仍然频出。
央视3.15还曝光过共享充电桩的安全问题,某些情况下,共享充电宝会窃取用户私密信息。同时,劣质充电宝存在安全隐患,使用次数过多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也提醒,警惕身边的共享充电宝陷阱,该文章称,共享充电宝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盗取通讯录、照片、视频等个人隐私信息。
终局之战谁是赢家?
有观点认为,共享充电能走到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带来的“红利”。至于行业能不能走的更远,要看手机的续航能力能不能实现质的飞跃。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7年至2019年移动互联网端用户人均月度使用时长从73.8小时增长至87.3小时,公开资料对52款热门机型的测评显示,各机型在5小时重度使用后平均剩余电量仅为33%,用户对手机越来越依赖,但目前终端电池技术仍未出现突破,移动设备续航时间无法得到延长,因此市场上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将长期存在。
用户的用电焦虑推动共享充电宝市场持续增长,易观发布的《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洞察2020》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的交易规模达到69.2亿元。随着这一市场用户的不断增长,刚需地位的稳固及供给端的快速扩张,其交易规模自2021年将持续保持40%-80%的高速增长,有望在2024年达到500亿元。
艾瑞认为,2020年及之后的五年,行业大体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仍是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疫情等因素加快中小企业出清,竞争格局进一步明朗,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第二阶段重点在创新业务的培育结果验收,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艾瑞认为总体来看,行业还将处于乐观的高速发展阶段。
目前“三电一兽”的市场份额比较平均,尚无绝对领先的寡头出现,未来竞争会日益加剧,而胜负取决于谁在融资、渠道、供应链方面的实力更强。目前,拥有雄厚资金和渠道实力的美团卷土重来,也给“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增加了变数。
然而,现在预料共享充电宝的前景仍为时过早。
十方创投投资经理崔植源认为,共享充电在未来最好的模式应该是成为“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设施的共享充电,与共享充电宝相比,在发展过程中,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逐渐被作为充电基础设施蚕食。
随着电池容量扩增 、快充、无线充电模式的兴起,一旦续航方面出现突破性进步,搭配成熟的快充技术,用电焦虑得到缓解,用户对于共享充电宝的需求自然也会减少。
不过,据沪上某高校电化学领域知名学者姚教授介绍,当前,锂离子电池技术研究长期处于瓶颈阶段,当下的锂电池性能已经非常接近理论值。也就是说,当前锂电池性能会缓慢提升,但大幅度的性能迁跃目前无法实现。至少未来十年,锂电池依旧是消费电子设备电池领域的主流选择。
从这个层面看,用电焦虑不能消除,共享充电宝的故事,就还能继续讲下去。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