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看上去很美
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把一件事情,分好几个部分来做。
不论是计划旅程、看电视/电影、听音乐、接收资讯:这些体验都开始变得支离破碎,并且有多重选择,也正因如此,我们得以在最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生活。
因此,从某种层面上讲,美国会变成一个自由职业者和兼职人员泛滥的国度,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由互联网和科技催生的一个文化上的转变。
eLance这类论坛能够帮助自由职业者找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也有一些博客、iOS应用、Facebook之列的平台,给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个人提供一种全新的谋生方式。而这些人办公的地方,通常是在家里。再有像TaskRabbit和UnbranSitter这两家网站,也希望能够借助这种合作的方式,帮助提供相关服务的人拿到更多的钱。Etsy和Zaarly的创立,也使得这个世界在通向“迷你经济圈”的路途上,更进了一步。Airbnb 或Uber则允许你通过转租自己的房屋或汽车来赚钱。
这股分享经济的浪潮,已经异常强烈,Naval Ravikant大胆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你一天要做的事就是:起床后,在网站上挑一个任务。这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已经成为了现实。有研究表明,目前有40%的劳动力,都是自由职业者,或者是短工。而最近的一项美国工作调查报告显示,只有47.6%的人在做着全职工作。
他们并不全是低收入、找不到全职的人(尽管他们的确占了一大部分),一些前途光明的大学毕业生也开始加入了这股共享经济的浪潮。
而对于共享经济,我们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这些自由职业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任务、工作时间和工资。过去那种耗在办公室,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边暗骂,一边修着传真机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最好的是,这股浪潮让你可以选择你感兴趣和擅长的事,而不是你不得不去做的事。
自然,已经有一些大公司开始四处物色这样的自由职业者了,这种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公司再也不用考虑奖金、保险、退休金以及工会之类的麻烦事儿。也因此,有一大批第三方公司,在过去的十年里,得以迅速崛起,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帮助大公司物色优秀的自由职业者,并管理他们。WorkForce Logic就是一家很多大型科技公司都会用的网站,而它最近刚被ZeroChaos公司收购。目前ZeroChaos每年都有20亿美元的收入。
打个比方,现在的职场,恰如俄罗斯方块——一个黄色长方形挂在了求职网站上,而有一家公司恰好在短期内缺一个长方形,于是,这家公司便将这长方形放在了相应的插槽里。
而这种合作模式,对于个人和公司都是非常有利的。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桌子,它跟我的房间非常配。我可以截一张图,在Zaarly上,找到一个就在附近的木匠,让他来帮我做一个,或者干脆做个更好的。要在以前,我要怎么找这样一个木匠?而这个木匠,又怎么找到我这种雇主呢?这是我所知的,最好的双赢模式了。
只是,对于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老板这一乌托邦式的愿景共享经济为何吸引人,有三个问题:
首先,它的前提假设是:所有人是都拥有同等智力、拼劲、上进心,并且都有很好的跟人打交道共享经济为何吸引人,管理好自己职业的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过去劳动市场并不是缺少岗位,而是缺少拥有相应技能的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俄罗斯方块的一部分,而每个方块都能找到对应的插槽,美国每年就不会有10%的失业率了。不是缺少岗位,而是缺少匹配的人。
其次,这只是考虑到了那些愿意去工作的人。一个经济体的建立,依赖于很多人的工作,而并不是所有工作都是吸引人且有趣的。比如说:修路。没有人会在Zaarly上说,修路是我的兴趣所在。
同样,也有一些商学院宣称,美国应该只创造那些需要高文化程度的岗位,制造业、航运和物流这种低端的事儿,交给其他国家做就行了。这种说法,同样也是基于一种假设:
只是,一个只有“完人”的国度,其难以忍受的程度堪比其荒谬程度。
的确,像Apple和GE日前都已与政府达成共识,打算复兴美国的制造业,解决美国严重的就业问题。只是,这些在流水线上的工人,是不会每天一起床就查看TaskRabbit寻找——“招聘:能够组装iMac的人”——任务的。
最后,还有一个使得美国没能成为一个全合约型社会的原因:创业公司。
这个听起来可能违背常理,因为正是创业型的公司,塑造了共享经济的基本元素、工作平台和文化。而这对大公司的好处就是,它能保证公司自身能够灵活的调整自己的规模,省去了裁员和招聘的痛苦。这貌似是个不错的开局。
但很多成功的创业公司,都不是依赖于自由职业者的。相反,只要可能,他们会拼尽全力去全职聘请最优秀的人。而往往越是成长快、创新程度高、反应迅速的公司,越是会大面积的聘请全职人才,并且给他们配备好的办公环境。你随便去拜访一家快速成长的公司,他们都会很骄傲的说:“我们刚搬过来,不过,很快就又没有地方了。”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规模一词并不局限于用市值和用户数来衡量,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是你有多少人在一起工作。
另外,成功的创业公司也很少会被这股外包风潮所迷惑,而且他们也大都不是虚拟办公室的粉丝——只有极个别像Automattic这种例外。
成功的创业公司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会排除万难的去寻找最优秀的人,然后让他们在一起工作。他们还会用舒适的办公环境和可观的薪资福利来留住这帮人。他们的总部通常设立在纽约或者旧金山,这种地价高昂的地方,因为他们相信,人们会以此来判断公司的业绩表现。
而求贤若渴似乎是创业公司的天性:他们并不只是招人,他们希望招到能对公司有所贡献的人、那些希望能大有所为的人。
想想“人才收购”这事儿,创业公司并不是要买下那些产品做失败了的公司,而是旨在聘用那些全职员工。这跟一家大企业想要获取一次性的劳动力,区别还是挺大的。如果你考虑到了这一点,跟其他的一些公司相比,这其实算是一种非常老派的、创建公司的模式。并且,目前这种方式并没有被证明就一定是错的。当然,有一些公司的确依靠共享经济,发展的很顺利。只是,很多成功的公司走的都是全职雇佣的老路,并且除非他们在产品、市场或战略上犯错,否则他们很少缩减开支。
无论是位于旧金山还是纽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赫赫有名的Google总部Googleplexes一直是Google优秀人才的象征,也正是这群人让Google变得与众不同。而抢夺优秀的人才,也一直是Google和Facebook HR部门之间长久的战争。市值10亿美元的互联网Airbnb和Dropbox,只要他们也有了如Google一样的办公环境,也会成为这场人才掠夺战中的一员。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竭尽所能的去争取优秀的人才,有两个原因:其一,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相同的点子。这时候,执行力便成了成败的关键。如果应聘者不是世界级水平的,你也没有必要去聘请他;而如果他是,那么,你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呢?
其二是使命感与奉献精神。就算是那些资金储备充足的创业公司,他们最终拼的是酷,而不是钱。他们希望找到那些活在自己使命感中的人。在一个快速成长的互联网公司,CEO有数以万计的,不能自己亲自打理的细节。因此,这些公司会希望自己的团队能拥有足够强的使命感和欲望——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情感上——让他的员工能够自发的去做任何可能帮助公司成功的事情。这也是企业忠诚体系的核心:全职雇佣/创始人团结。在这样的体系里,一个雇员会为了写出完美的代码而通宵达旦。这种忠诚度,在共享经济里,与一个只与你有一纸短期合约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
当我们说不招自由撰稿人的时候,应聘者们都很惊讶。而不招的原因是,我们很难了解一个自由撰稿人的业余生活是什么样子。公司目前只有非常非常少的人在做兼职,并且这些人,只要有机会,我都会竭力去说服他们转为全职。
我们的产品并不关乎于速度和量。而是关乎报道事实、把故事讲好、有洞察力和深度。我们对员工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是,我的人在别的地方发声。Farhad Manioo是我们刊头唯一的自由撰稿人——而每当看到他在Slate上发文的时候,我都会发疯,因为他完全可以在Pandodaily上发。
这似乎是一种反赫芬顿邮报(大部分是自由撰稿人)的举动,但即使是赫芬顿邮报,他们也希望它庞大的自由撰稿人军团,能够拿着固定薪水,全职工作。并且,我还了解到,赫芬顿在做AOL主编时期,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掉自由撰稿人,让自己的团队都在同一个地方工作。
优秀的创业者们也都明白,不能凡事都亲力亲为。因此,他们在人才抢夺战中,会毫不犹豫的出手,并帮助这些人变的更强。企业家们在人才这件事情上,都非常有嫉妒心、领土意识、占有欲和进取心。让我好奇的是,既然优秀的创业者对人才如此看重,为什么这些作为第三方的猎头公司,恰恰是招聘人才的人。更讽刺的是,比起互联网行业,他们在其他领域赚的更多。
这个抓住人才,并且留出他们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很多新公司被教导关于招人的陈词滥调是:招的慢点,开的快点。而这两者,在实践中都是很难实现的。
有趣的是,将人才视作一种流动资金,可以在公司之间自由的穿行,真是从硅谷开始的。早在1990年,科技公司就开始推翻陈旧的、存在于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忠诚制度。现在在硅谷,没有人希望自己在一家公司待上5年以上,这与他们通常在一家公司一待就是30年的父母有着明显的差别。其它行业也的确花了点时间来跟上这种不再强调忠诚度的趋势。
只是,目前这股潮流似乎有点过了。优秀的创业公司自己也开始抵制这种人才的自由流动,而整个经济形势也尽可能的帮助他们扫清障碍。可以说,创业公司在倾其所有地吸引人才。
而现在,你在一家新公司得到的承诺要比你在大企业得到的还要好。并且,就算你的公司垮了,也还是会有另外20家在等着你。
能跟优秀的人签合同一直是IBM的梦想,只是,这对于Airbnb来说,如同一场噩梦。
Via Pandodaily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