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研究员:共享经济寒冬已至 春天在哪里?
一方面,受长尾理论的影响,市场上大量零碎、异质化的客户需求被重视,互联网赋予消费者愈加丰富的选择空间。
另一方面,物质日益丰富,大体量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据中国旧货业协会统计,目前国内每年仅个人闲置物品总额就超过5万亿,且以5%的速度增长。加之随着市场开放程度提高,闲置资源的语义范畴也在不断扩大:除闲置物品和空间外,闲置资金、信息、甚至技能,都被视作闲置资源。
在多方利好因素驱动下,以共享经济为主打理念的各类互联网平台涌入市场,通过模型算法撮合供需双方,实现需求与资源的快速对接,利用规模经济显著降低边际成本。
图3 共享经济运作模式 资料来源: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在商业实践中,共享经济主要分化为两大类:
一类是适用于重资产的C2C模式,如滴滴出行、Airbnb;
另一类是偏向轻资产的B2C模式,如摩拜单车、共享充电宝。
共破风险,再创春天
共享经济本是为提高资源效率而生。然而在各类企业试图解决这一痛点的过程中,共享式的运作模式暴露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其一,资源效率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反而因为资源过剩被放大。
B2C型企业表现最为直观共享经济客户痛点,市面上的共享项目层出不穷:从单车、充电宝到雨伞、洗衣机……企业通过广泛铺设产品抢占市场先机。资源过剩是共享经济出现的先决条件,然而目前不仅共享资源本身存在过剩,还因大量占据社会公共空间造成更加严重的浪费。
而C2C型企业则对整个社会资源的运作效率造成了突出的“Airbnb效应”。据美国经济研究局研究发现,Airbnb的短租房数量每上涨10%,会带动租金0.39% 的上涨和房屋售价0.64%的上涨。也就是说,在资源效率的配置上,共享经济与初心渐行渐远。
其二,连接供需的共享模式具有与生俱来的系统性风险。
陌生的资源供给者为共享经济带来了最根本的风险,不少共享经济平台为了消弭陌生带来的不信任一直致力于打造社交情景式营销,Airbnb在”One Less Stranger”(“减少世界上的陌生人”)活动中以一个个故事化场景共享经济客户痛点,弱化“陌生人”的概念,消除用户心理屏障,建立信任。
滴滴顺风车交友也如是,似乎想通过社交属性让人们从潜意识里忽略这个资源共享情境下难以避免的风险。
其三,实现多元化协同运作的要求较高。
现阶段,平台方过分强调其技术属性,在利益驱动下往往以中间人的姿态规避监管职责,而监督方因未实现数据互通难以施力,加之需求方的大众对平台经济背后的资本运作目的缺乏基本认识,包容度过高。从运作模式中不难发现,共享经济跨行业、跨地区、网络化特征对现行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良性运转需要多方协同治理。
共享经济兴于技术,却绝不能停留于技术。
种种乱象一方面可以归结于当前社会并没有建立起适合共享经济的秩序,受到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制约,共享的生态还不成熟;
另一方面,诸多共享平台没有承担起领路者的责任,出于经济利益逃避职责、袖手旁观不仅留下巨大隐患,而且最终也会让初生的共享经济承受巨大的发展压力。
从目前的情形出发,共享经济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概念,过剩资源的副作用,监督不力的巨大隐患,共享概念的偏差都是行业发展巨大的制约因素。共享生态的形成,需要的是多方协作,共促共享经济繁荣发展。
作者杨望系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杨玲宁系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