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床铺被查封,我们需要怎样的共享经济?
24小时营业,没有一名服务员,没有押金,没有额外计费,不用登记身份证,开门就能睡……前一阵子,共享界的新网红“共享床铺”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
但是近来,有记者前去北京的“共享床铺”一探究竟时,却被告知“系统升级”暂停营业。而位于上海一处写字楼内的“共享床铺”更是正在被拆除。这不仅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更引发了我们对共享经济的反思。
来源/豆瓣书评 文/鹏鹏鸟
上海的“共享床铺”被叫停;而共享雨伞也只收回了几把,当然,创始人的目的也许真的是“藏伞于民”;安徽的共享书店,怎么想都觉着这就是租书店,就更不用说将公共洗衣机包装成“共享洗衣机”的闹剧了。
没有押金、扫码便可入住的共享床铺
从优步(Uber)开始,共享经济闯进了大众的视野。得益于“互联网+”,共享经济如雨后春笋野蛮生长,优步(Uber)踹开国门以后,滴滴横空出世,想必你还能记得优步和滴滴的血拼,血拼之后就是合并。
走向下一个热点,接棒的依然是共享交通,只不过从出租车变成了单车,声称能解决的问题从“缓解拥堵,提升道路利用效率”,变成了“最后一公里”。而共享单车每服务一个城市,单车就从天而降,瞬间占领大街小巷。
单车围城
共享经济听起来是美好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了这样一句话:
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而《道德情操论》中,他又写道:
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
亚当·斯密,经济学的开山祖师
作为利用“道德情操”来创造“国民财富”的经济模式,科技的助力下,共享经济自然能爆发起来。
只是,我们真的需要共享经济么?
理论上讲,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利用互联网将顾客和服务供应商匹配起来,并在现实世界里进行交易,如公寓短租、汽车搭乘或家政服务。
支持者认为互联网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不只是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更多的信息,更是从根本上重塑社会。我们现在已经有技术解决困扰人类几个世纪的问题,把旧的体制和规则扔进故纸堆,并借助计算机来建立新的体制和新的规则。
短租平台airbnb
共享经济可以去帮助个人,让个人成为创业者,还承诺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模式,取代主流商业,把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更好地加以利用——既然可以共享,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买一辆自行车,并让这辆车长期停在楼下,我们可以少买一点,降低碳排放,要的是体验而不是占有,还能抵抗消费主义的侵蚀为生活赋予新的意义。
听起来共享经济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但实践中是这样么?
共享经济给我们生活的城市制造了更多的麻烦,听起来分散化和去中心化的社群,带来的却是彻头彻尾的集中控制。
旅游城市的共享民宿使得短期租赁的门槛降低,抬升房屋租金,逼迫一些长期租客被迫搬家,共享民宿不加选择地安排租客,部分租客不顾社会公德,对民宿加以破坏。陌生租客的到来,打碎了原有社区为居民生活服务的规则,不顾规则的短租客的到来,砸碎了平静的生活。
网约车在方便出行的同时,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
首先,网约车显著降低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网约车并没有缓解拥堵,反而吸引更多车辆上路。其次,网约车不仅仅降低了普通出租车的收入,而且网约车司机收入也没有明显提升,消费者和司机的生活都没有明显的改善,金钱则流进了共享经济服务商的口袋。
最后,服务商破坏了城市管理的规则,一方面,公司并没有雇佣司机,却通过种种手段对司机进行约束和限制在共享经济,比如评分,推送;另一方面,公司通过种种手段钻法律空子,绕过城市对车辆的监管,并且使得城市的出租车管理法规成为一纸空文。
在公共利益领域,共享经济带来的影响就更大了。从税务角度看,当付钱给出租车司机时,一部分钱到了他所工作的出租车公司,公司在城市里交税,这样钱就回流到了地方经济中。当付钱给网约车时,城市所收到的税收就未必如同出租车那样丰富了。
从社会资本角度看,共享经济对陌生人间的信任以重创,虽然共享经济公司很喜欢谈论信任,他们声称可以信任平台上陌生人之间的交换,因为“评价系统”;但公司并没有履行提供安全和保障的基本职责,而所谓评价系统的失败则被不负责任的集权化管理系统和对于数据的迷信层层掩盖。
更可怕的是,这种共享经济侵蚀着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在润滑社会关系,提升社会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享经济中缺乏监督和保障的行为用一场场的凶杀案消融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提升了社会的摩擦系数。
从外部性角度看,共享经济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共享单车毫无节制地投放,在地铁站,公交车站周边,大量共享单车因为停放位置不足等原因,公然霸占机动车道,不仅将行人挤向机动车道,更是让机动车在行驶时不得不注意这些路障,影响各方的安全;更有个别“放养”式的共享经济模式,“管生不管养”,只管投放不管维护,产品的损耗生产了大批城市垃圾,这些垃圾的回收和清理,为城市的运营增加了新的负担。
这些可能是城市垃圾,而清理这些垃圾的花销,最终可能全部算在纳税人头上
在文化角度看,资本既要求独特性也要求同质化,资本要想从独特性中赚钱,就要将城市纳入全球业务中,连锁酒店要修建标准化的酒店,而共享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独特性的存在提出了新的挑战。
共享经济的影响未必总是负面的,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以“互联网+”的形式推进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倒逼城市的管理者适应新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共享经济从互联网的开放性中得到启发,作为一种年轻的经济模式,他正在迅速发生改变。
共享经济固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是问题不仅仅出在公司和城市管理者,作为开放性的经济模式,塑造它的是我们作为消费者的行为,我们作为公民的行为和我们作为劳动者的行为。科技行业作为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赢家具有强大的市场力量,面对新的经济模式,我们需要更加全景的视野来判断企业并做出我们自己的选择。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提供给市民的环境则成为新时代的公地,在这里公地是指所有以共享或公用的方式所持有的东西,不属于私人财产的范畴在共享经济,包括城市的土地、资源、环境还有城市的文化公地。
在这个角度讲,共享经济更多是建立在公地上的一种经济模式。共享经济的运营对公地产生外部性,他们负有以可持续的方式来管理这部分不可定价的公地的责任。
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我们会发现在这些看得见的公地之外,还有很多制度性的东西也是作为公地而存在的。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富足,人的尊严和灵魂的独立性得到保护和尊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优秀文化得以传承,还能够生活在一个持续、稳定地维持一个充满人性魅力的社会。
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社会基础设施,制度资本,只有这些影响社会全局的资本都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才能建成一个我们理想中的富足社会。这些都被日本经济学家宇泽弘文先生称为“社会共通资本”。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共享经济之后肯定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经济模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面对着这些新经济模式,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要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做出选择,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应该在社会共通资本的角度来做出我们自己的选择。
对于在共享经济大潮中筚路蓝缕的创业者,面对着共享经济带来的产权竞争带来的“公地悲剧”。更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每一种经济行为到底是经济还是不经济,不能仅仅从利润角度出发,更应该考虑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仅有赖于理性的商业判断,更要看创业能否让生活更美好,让消费者得实惠,让企业得利润,让社会得发展。
【图书推荐】《社会共通资本》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