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家“共享餐厅”最快下月诞生,热门菜下单后不排队,逛完商场就送到嘴边?
最快下个月,一种全新的餐饮业态——“共享餐厅”将在上海出现。在“共享餐厅”内,消费者通过手机软件订购附近餐饮单位制作的餐食,由“共享餐厅”到制作餐食的餐饮单位取餐,再提供给消费者。不少业内人士将这种新业态形象地比喻成“提供桌椅的网络订餐平台”。
由于可能涉及餐食的制作、配送、供应等多个环节餐饮共享消费,这种新业态最先面临的问题是要不要申请相关许可证。
5月16日,上海市食药监局明确回应,称如果只提供就餐场所,不制售食品,也不销售预包装食品,那么“共享餐厅”无需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如果新开的“共享餐厅”制售食品或销售预包装食品,那么仍需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
“共享餐厅”可以把周边餐厅制作的餐食集中送到一处 肖允 摄
虽然只提供就餐场所的“共享餐厅”无需许可证,但不意味没有要求、可以随便开。
市食药监局表示,“共享餐厅”首先在距离上有要求,其应当和接单制作餐食的餐饮单位处于同一座建筑内;如果不在同一座建筑内,两者所在建筑的距离应控制在800米内。这项规定主要考虑到餐食配送距离过长,食品被污染的安全风险较大。
其次,考虑到一些“共享餐厅”为增加餐品的感观效果,会打开外卖包装,对餐食进行整理甚至重新摆盘,因此要求“共享餐厅”配备符合要求的专用操作场所或专间,降低餐食与外界接触,被交叉感染的风险。
有些“共享餐厅”还会采用非一次性餐具,这就需要配备餐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并安装符合要求的油水分离器。如果供餐人数相当于中型及以上饭店(就餐座位数在75座以上),还应当参照《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办法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配备洗碗机。
“共享餐厅”市场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全市首家“共享餐厅”位于打浦桥日月光,目前正在装修,最快预计6月中下旬可装修完毕,通过现场审核后,很快就能获证,拆开装修围板对外经营。
据透露,该“共享餐厅”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不只提供就餐场所,还设有饮品吧台,并外销预包装食品。对外营业后,消费者将通过专门的手机订餐软件下单,由共享餐厅去附近制作餐食的餐饮单位取餐。
记者了解到,上海首家“共享餐厅”的运营方为某餐饮取号排队平台。上述负责人表示,许多热门餐厅经常大排长龙,用户体验度较差,“共享餐厅”拓展了这些热门餐厅的物理空间,消费者下单后可先逛商场,在预定时间内抵达“共享餐厅”就能享用热门餐食,是解决苦于排队这一痛点的理想出路。
“共享餐厅”可以解决排队的烦恼? 殷立勤 摄
新的餐饮服务模式,只要不违反安全、环保、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底线,就值得鼓励。但也有业内人士给“共享餐厅”泼冷水,认为其可能存在两个隐患,如果不能克服,未来将难以为继。
▲其一,“共享餐厅”可辐射范围内的其他餐食制作单位是否还有余力接单?这些热门餐厅本身的接待和加工量已趋于饱和,如果再“咬牙”承接一大批外卖订单,超出了实际加工能力,那么轻则出现运营混乱,重则爆发食品安全问题。近年“倒下”过的“郑文琪龙虾盖浇饭”和“一笼小确幸”,都是极速扩张、无节制接单后爆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典型。
反过来说,如果热门餐厅自己有风控意识,就会谨慎对待“共享餐厅”这块业务,每天配合接单量很少,甚至不予合作,那么“共享餐厅”就将面临用户下单,却少有餐厅执行的尴尬。简单说,就是“有生意也做不了”。
▲其二,“共享餐厅”的下单依赖手机订餐软件,根据《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共享消费,手机订餐软件的运营方,也就是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到各级市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并对入网餐饮单位的资质、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水平等方面进行审查。
但处于快速扩张期的“共享餐厅”,可能会为了追求在线商户的数量,而疏于入网审查,甚至发生类似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平台审查人员包庇甚至主动帮助无证照餐饮上线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即使大规模的订餐平台都“恶疾难改”,小规模的订餐平台为了快速扩大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率,要有所“克制”,难度可能更大。
订单量如果超过实际加工能力,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蒋迪雯 摄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