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00元吃7次 义乌一共享餐厅成为异乡人的“家”
2019-01-23 09:49 | 浙中新报
很多飘泊在外的年轻人,是否都会想念与家人相聚时,其乐融融的感觉?答案是肯定的,但往往因为距离因素,一年聚不了几次。在义乌,一位兰溪女孩开了一家“共享餐厅”,让五湖四海的异乡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从线上到线下,给异乡人一个“家”
店主高端在义乌待了十几年,曾在福田市场开过店,也在企业上过班,接触了各色各样的人。“义乌的外来人口特别多,不仅有省外的,还有国外的。”她深知一个异乡人在外打拼的孤独与寂寞。
“我是兰溪人,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高端在义乌的十几年时间里,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甚至一个人去店里吃火锅。为了扩大交友群,她在前两年组建了“义乌交友交流群”,通过群联系,组织线下活动,积攒了很多朋友。“偶尔组织群友爬爬山、打打球,从线上交流到线下互动,还促成了好几对情侣呢。”
群友们经常去高端家聚餐,不大的房间里往往挤满了人,每个星期至少两次,参与人员越来越多。去年8月,她突然冒出一个想法:直接开个餐厅,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但要做成什么样的餐厅,她琢磨了很久。她说,现在“共享”概念深入人心,最终决定做一家平台式“共享餐厅”,目的是让异乡人之间能够有地方交流。
刚开始,除了之前的群友之外,很多人不理解“共享餐厅”的意义所在。在他们看来,一家餐厅还需要自己下厨烧菜、收拾碗筷,这样的餐厅并不“合格”。开业前一个月,店里基本上没什么人来。“这是可以预料的,但我坚持这样的想法是对的。”高端告诉记者,只要来过这里的顾客,基本上就会转化为“死忠粉”,只要没事,下班后都会准时前来报到。
曾先生上个月刚来义乌工作,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这家餐厅。他说,一群人都嘻嘻哈哈热热闹闹的,心中的孤独感就少了很多,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不为盈利,构建城市版“向往的生活”
记者看到,这家餐厅并不大,只摆放了8张长方形桌子,厨房是开放型的,装修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高端说,餐厅92平方米,年租金3万元,这只是她的副业。“平常我都不在店里,只雇了一位阿姨帮忙打理。”她说,平日里她在单位上班,如果有客人来,就把要点的菜让阿姨准备好,下班后过来一起帮忙。而且,到这家餐厅吃饭没有服务员,需要自助收拾碗筷,就像在家里一样。
“点菜规则是一人一般只点一个菜,可以让阿姨帮忙做,也可以自己下厨做拿手的家乡味道。”高端说,就和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一样,只是把场景由农村搬到了城市。作为常备大厨的阿姨,她家实际上是拆迁户,家中还经营着两家火锅店。她来这里上班纯粹为了兴趣,和年轻人一起说说笑笑,很有意思。
很多常客会带来碗筷,贴上自己的名字,放在餐厅的消毒柜里。“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个家了,这就是我所向往的生活。”租住义乌北苑的刘先生下班不回家,第一时间就往餐厅跑,一直待到关门为止。他说,吃饭还是其次,有“家人”的感觉真好。当天,他还带来自己在山上挖来的鲜笋,做了一道“鲜笋豆腐羹”。
记者了解到,餐厅消费实行月卡制,一个月100元可以吃7次。高端认为,一个月限定7次,总有一些人一个月内可以碰面两次,慢慢就成了朋友。“开业4个月,基本上是不盈利的,也不打算靠餐厅盈利什么是餐饮共享,只要够交房租就可以了。”
如今,不只是年轻人,很多老年人也慢慢接受“共享餐厅”。“我们就住在附近,子女都在国外,现在常来一起聚餐。”他们说什么是餐饮共享,和这些年轻人在一起,不仅自己变得有活力,还觉得孩子在身边一样。
(原标题《义乌一共享餐厅成为异乡人的“家”》,原作者季俊磊。编辑童晓)
举报/反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