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促进中蒙俄合作共享、共商“三茶”高质量发展
8月1日至3日,以“共享成果,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为主题的第八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举行。
来自中蒙俄三国60个节点城市的主要负责人,近百名国际组织代表、国内相关组织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各领域嘉宾从国际合作、产业融合、青年创新、联合申遗四个方面,共同商讨新时期中蒙俄三国城市间文化交流互鉴、经济互通互联的多项措施。
南平作为万里茶道起点城市和“三茶统筹思想”的发源地,受组委会邀请和南平市政府的委派,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春晖,应邀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做《发挥万里茶道起点城市优势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南平市茶产业的过往、现在与将来,提出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思路。
追溯过往。南平物华天宝,茶叶及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发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元、明、清。北苑龙凤甲天下,是对南平茶叶史的真实写照。世界红、绿、青、黄、黑、白六大茶类中,乌龙茶、红茶、白茶三大茶类创制于南平境内,被誉为“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明末清初,以山西茶帮为主的各地茶商,分赴武夷山收购贩运武夷茶,运到中俄边贸城恰克图进行买卖。全程达5050公里,出现了“万里茶道”,时间跨度达200多年,是“丝绸之路”以后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厚重的历史积淀,赋与了南平市茶叶的文化灵魂。
再看今朝。南平是福建省生态屏障,是中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也是中国8个以设区市全域创建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之一,已被评为地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优越的生态条件,为南平市茶叶提供了绿色屏障。
茶产业已成为全市主导产业。全市约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45%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茶艺室共享经济,茶区茶农的年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茶产业已成为全市“尖端”产业。全市建立国家级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1个。以武夷山为核心的武夷岩茶产业获批全省首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并带动建阳、建瓯等地。全市设立国家及省级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5个,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拥有从事茶叶教学、科研的高等院校1家。
茶产业已成为全市“明星”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武夷岩茶”品牌连续位列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全国茶类第二,2020年品牌价值700.17亿元。政和县荣获“中国白茶之乡”、松溪县荣获“中国绿茶之乡”“中国九龙大白茶之乡”、建阳区获“中国小白茶之乡”称号。2020年7月,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中点赞“大红袍天下第一”
茶产业已成为南平的城市名片。南平境内的茶事活动精彩纷呈,每年举办的“开茶节”“藏茶节”“品鉴会”“斗茶赛”等各类活动100余场次;还多次承办了“无我”茶会、国际禅茶、三教泰斗武夷山论茶、中国白茶大会、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全国茶叶技能大赛等重要活动;制作了《武夷茶文化国际宣传纪录片(武夷茶之心)》和《重走万里茶道》等一系列纪录片、专题片;打造了“印象大红袍”“中华武夷茶博园”等世界精品级茶文化项目。
站在新征程上,南平坚持以“文化赋魂、产业赋能、科技赋力”为发展方向,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重点以茶产业为“内核”,以茶科技和茶文化作为“两翼”,通过茶科技和茶文化的“两翼”齐飞推动茶产业“内核”发展,并按照“补链强链延链”和“抓大项目、大抓项目”发展思路,运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世界级茶叶生产、交易、文旅、教育、科研、康养中心)、“两个示范区”(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和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示范区)、“五个创新高地”(茶种质资源创新高地、茶科技创新高地、茶产业创新高地、茶文化高地和人才培养高地),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整个主旨报告立意深远、观点新颖、内涵丰富、振奋人心,赢得中蒙俄茶业界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极大宣传了我市茶叶品牌,进一步扩大了我市茶产业影响力。
自2012年起茶艺室共享经济,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蒙古国和平友好组织、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等共同发起主办的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原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先后在内蒙古二连浩特、福建武夷山、江西铅山、山西平遥、湖南安化等沿线城市成功举办。本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进行了举办地交接旗仪式,第九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将在湖北省汉川市举办。(汤桂妹 金喻婷)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