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给共享充电宝涨价的勇气?
嗨,大家好!我是商业圈的店小强!
万物皆可共享,共享单车火遍全国后,共享雨伞、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也开始投放市场。
手机没电了?“扫”一个共享充电宝吧。
在这个电量焦虑已经刻入人类DNA的时代,想要快速判断一个陌生人的性格喜好,只需要问 TA 一个问题:你为共享充电宝付过多少次封顶费?
因为,这不仅能精准识别严谨帝和马大哈,还可能挖掘出常年宿醉的蹦迪玩家。每一个在清醒时刻借来的充电宝,等到散场时永远只会被遗忘在桌角。共享充电宝,和肥宅快乐水一样,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续命神器。
但是,这些共享神器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千奇百怪的麻烦。
回想共享充电宝的发展历程,让人不禁感叹,好好的一副牌打得稀烂。
2014年8月,来电在深圳成立,打响了共享充电宝的第一枪;2015年起,搜电、街电、小电等相继创立;从2017年起,行业开始吸引诸多资本的进入。
2017年4月前后,街电、来电先后完成A轮融资,小电拿到了金沙江创投、德同资本、招银国际等头部创投机构的天使轮融资。怪兽充电在IPO之前已获6轮融资,投资方包含高瓴资本、软银亚洲、小米科技等。
在当时,充电宝1元/小时的价格,也让大众很满意,直呼共享经济的便利。
而在四年后的今天,共享充电宝从1元/小时涨至3元/小时,封顶费也是成倍的涨,也有很多市民朋友反应,充电速度似乎也变慢了,一个小时根本充不了多少电,共享充电宝已成为大众“不得不借,借之可惜”的鸡肋。
早在今年6月,各大共享充电宝品牌便因收费过高被监管部门要求整改,其中杭州西湖的88家共享充电宝商户中有23家降价,而最高价格10元/小时为8元/小时,而大多数价格仍在4-6元/小时。
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01
其实不难发现,充电宝是真的变贵了。
共享充电宝就曾多次因为“涨价”登上热搜。中国网就曾报道,某些共享充电宝乱扣费现象层出不穷,“充电一小时,扣费99元”等情况屡见不鲜。
曾几何时,共享充电宝也是免费的。2015年,共享充电宝开始进入市场,为了培养用户习惯,各个品牌都采取免费策略,不花钱就能使用街头的充电宝。
烧钱的模式让王思聪都直接放话:“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但仅仅过了两年,共享充电宝的头部企业就逐步获得亿级人民币融资,在行业内部洗牌后,形成了怪兽充电、小电科技、来电科技、街电科技组成的“三电一兽”头部格局。
共享充电宝不仅“成了”,还彻底融进了我们的生活。
作为头部玩家的小电科技,截止2020年底,已经覆盖了全国1700多个县市,铺设了71.52万个点位,投放了超过600万个充电宝。
怪兽充电的点位虽然没有那么多,但在中国1500多个地区拥有66万个点位。
如今,共享充电宝已经从充分下沉到二三线城市,从北上广CBD走向县城小卖部。不管你在何地,当你的手机只剩下1%电量的时候,可以去离你最近的餐饮店、电影院或超市,这三个地方的服务台都可以找到共享充电宝。
但铺设完毕后,涨价也就随之而来了。
两年之内,共享充电宝就从每小时1元的价格涨到平均3元/小时,而有些地方更是离谱,高达10元/小时,堪比用公共电桩给特斯拉 Model3 充电的一小时费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几乎所有共享充电宝的免费试用市场都在5分钟以内,只有少数点位提供6分钟、9分钟或者30分钟的免费时长。
而充电宝的价格和落地场景的客流量密切相关。景区附近的充电宝点位数量更多、价格也更贵,而医院、学校、公园等公共设施附近的价格则明显更低。
02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充电宝越来越贵,“三电一兽”真的就赚得盆满钵满了吗?
这个问题,估计刚上市不久的怪兽充电和刚递交招股书的小电科技都不想回答。
2021 年 4 月,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共享充电第一股”。从公开的招股书来看,怪兽充电的毛利率确实表现不俗,较去年有所下降的情况下,2020 年的毛利率仍高达 84.67 %,营收则同比增长 38.92%。
和怪兽充电一样,小电科技的毛利率也保持高位,营收同比增长 16.81%。
但是现实很残酷,即便营收不断增长、毛利率保持高位,这两家头部企业的利润还是摔得很惨烈。
从 2019 年到 2020 年,怪兽充电的净利率由 8.24%下降至 2.68%,净利润也惨遭腰斩,从每天赚 45 万,变成每天赚 20 万。而小电科技直接告别了盈利,2020 年以 1.04 亿的净利亏损收场。
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争取优质点位成为头部企业的发力点共享餐饮店铺共享餐饮店铺,优质点位意味着人流量高,也意味着商家拥有极高的议价权,需要支付高昂的进场费以及大比例的分成。头部玩家分别通过合并、并购、上市等路线重塑行业格局。
美团因旗下充电宝业务未达盈利预期,直营业务逐渐收缩,部分城市转为代理模式。来电科技充电宝业务逐步萎缩,维持业务现状成为其当前的主要战略之一。
几年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形成街电、小电、来电、怪兽“三电一兽”的稳定格局。而在过去两年间,随着街电与搜电合并、小电和怪兽充电冲刺上市,共享充电宝市场不断迎来变局。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已逐渐违背行业的初衷。创道投资咨询合伙人步日欣曾对媒体表示,共享充电宝最初的商业模式是希望该业务成为一个流量的入口,但随着商业场景的明晰,共享充电宝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裂变或化学反应,成为一种纯粹的租赁收费模式。
有网友也说,这个价格充几次电就可以买一个全新的充电宝了。而且充电宝的价格并不贵,99元在某电商平台的品牌旗舰店,能买到 20000 毫安的充电宝。
但还是有不少人因为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粗心遗忘等种种原因“买下”已经不止二手的共享充电宝。
而且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企业不得不通过抬高主营业务的收入来支撑营收,对于共享充电宝运营商而言,就是通过不断地给充电宝业务涨价,来平抑成本和各项开支。
但是涨价带来的收益并没有落到运营商的口袋,而是落进每一个提供线下共享充电位的商户们的口袋中。
03
事实上,商户从共享充电宝业务中赚的钱,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在自家店铺里摆上一个共享充电柜,不是商户们的刚需,却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刚需。
扩充线下点位是共享充电宝品牌跻身业内顶流的唯一选择,如果没有商户提供场所,共享充电宝就无法抵达用户。面对激烈的点位竞争,充电宝企业的议价权只能不断降低。
几家共享充电宝厂商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共享充电宝企业启动新一轮集体涨价”这类说法并不准确,收费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不同商家门店有不同的运营策略,商家需求不一样,运维成本不一样,收费标准也会不一致。共享充电宝每个点位的定价都是和商户逐一洽谈的,甚至同一座商场不同商户的价格都会有所区别。
过去,共享充电宝涨价主要推动者是平台;现在,随着共享充电宝定价机制变化,店铺也有了一定的定价权。例如,如果商家要求更高的分成,共享充电宝后台就会对免费时长和收费价格等进行调整。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运营模式分为直营、服务商和代理商三种模式,其中直营的比例超过 70% 。从直营、服务商到代理商模式,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主动权递减。
直营模式适合开拓一线城市的重要渠道,而代理商和服务商模式则在二三线城市的小商户中更为普遍。
而无论哪种模式,商家都毫无疑问地享有话语权。
以怪兽充电为例,公司招股书显示,2020年,其向合作商家支付费用(佣金、入场费)占当期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的58.1%。怪兽充电2019年营收20.22亿,2020年营收28.09亿,同比增加38.9%,不过经调整净利润由2019年的2.07亿变为1.13亿。
为了拿下合作点位而向商家提供的激励费用,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说到底,这些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也不过是在为商户“打工”。
而另一方面,共享充电宝的收入增长堪忧,现在涨价幅度过大还会导致用户倾向于自带充电宝或者降低租赁时间,因此共享充电宝公司无法无限制地将运营成本转嫁到租赁费用上,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困难,净利润率偏低。
共享充电宝企业们不遗余力地往营销上砸钱,原因无他,在这场恶战中赢得点位就是赢得了客流。
这也是为什么你经常能看见这类的恶性竞争新闻:地推人员偷窃竞品充电宝、剪掉竞品充电线、撬电池,甚至用 502 胶水粘住充电头……
在这场共享充电宝企业们互相撕咬的过程中,商户坐收渔利,消费者却为涨价背锅。
图片源于网络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